近日,媒體面向全國高校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共回收來自163所高校的學生填寫的有效問卷1389份,結果顯示89.27%受訪者認為高校有必要開設生活類常識課程,81.19%受訪者表示若學校開設相關課程,自己愿意選修。
如今很多大學生有兩個顯著特征,一個是進入大學之前,為了讓孩子專注于學習,父母幾乎包辦了孩子的吃喝拉撒,導致學生缺乏生活常識。另一個特征是,進入大學后,在醫保報銷、租房合同、就業求職、人際關系等方面都有陌生感,有短板。
特別是部分大學生缺乏生活類消費常識和安全常識。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是,過度消費、超前消費、攀比消費,不僅花光家長給的生活費,有的還借錢消費,這給了不法網貸機構侵權機會。最近,有關預警信息就指出,非法“校園貸”卷土重來。
因此,很有必要彌補大學生生活常識欠缺。從上述調查看,高達近九成學生都期待高校開設“生活常識課”。這不僅是因為此前南京傳媒學院教師傅怡強開設的《大學生生活指南》課程引發關注,更是因為大多數學生都對這門務實課程有需求。
雖然說大學的功能主要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學術素養、獨立思考精神等,但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基本生活技能,因為這是人生存的基礎。雖然調查發現50.25%受訪者所在高校曾開設與常識相關的課程或講座,但比例明顯偏低,也不夠穩定。
面對75.16%受訪者表示自己曾因缺乏生活常識而困擾,高校應當為學生分憂。面對近九成學生期待“生活常識課”,81.19%受訪者愿意選修,高校不能辜負這份熱情。筆者以為,開設“生活常識課”應成為所有高校的“標配”,還要早開設。
生活看似瑣碎、稀松平常,但也是一門學問。掌握“生活鑰匙”的大學生,不僅生活更有條理更有秩序,而且生活中煩惱與壓力也較小。而缺乏生活常識的學生面臨各種考驗,甚至要付出“學費”。所以,多數大學生期待學習“生活常識學”。
如何才能不辜負大學生對“生活常識課”的期待與熱情?一方面,將“生活常識課”作為選修課乃至基礎課,應成為高校的普遍共識,因為所有學生都離不開生活常識。另一方面,開設“生活常識課”不能是假大空,要根據學生期待因需而設。
也就是說,高校在課程設計方面要走實用路線或者務實主義。此前,部分高校開設的選修課,并不是真正受學生歡迎,所以才出現“刷課”“替考”等不良行為。而“生活常識課”是大多數學生所期待的,是生活之剛需,沒理由不學好這門課。
至于“生活常識課”如何開設,此次調查給出參考答案:超八成受訪者期待學習有效溝通與沖突解決;期待學習常見疾病預防與應急處理占80.92%;期待學習醫保報銷流程占79.77%……不難看出動手、實用、接地氣是大學生期待的常識課。
除了課程設計要科學、實用外,授課老師也要真正懂生活。比如傅怡強的《大學生生活指南》課程受關注,與其也是電競解說者、主持人、短視頻博主的身份有關。其他高校若開設“生活常識課”,則應該安排有生活經驗或會生活的教師來授課。
簡言之,開設“生活常識課”應成為所有高校“標配”,切實滿足大學生對這門課程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賬號文章,請訂閱并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