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關注過新能源車,可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許多插電混動或增程式電動車的油箱,竟然比同級別的燃油車還要大。
比如 理想L9 的油箱是 65升,而同級別的 奔馳GLC 燃油版油箱只有 60升;
問界M7增程版 油箱 60升,而本田CR-V 燃油版油箱 53升。
這讓人不禁疑惑:明明標榜電動化,為什么油箱反而越做越大?這到底是技術進步,還是一種妥協?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先看數據對比:新能源車油箱真的比油車大?
很多人可能覺得,新能源車再怎么設計,油箱也不可能超過燃油車。但現實恰恰相反,不少新能源車的油箱確實比同級別燃油車更大。
來看幾個具體例子:
理想L9的65升油箱,比 奔馳GLC的60升更大。
問界M7增程版的60升油箱,比本田CR-V的53升更大。
比亞迪唐DM-i的53升油箱,接近豐田漢蘭達的55升。
深藍SL03增程版的45升油箱,接近大眾速騰的50升。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就要說說大油箱背后的邏輯
新能源車油箱比油車大,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電池問題
新能源車的底盤需要安裝大電池,導致油箱形狀變得不規則,比如馬鞍形油箱,導致有效容積降低。為了確保足夠的燃油續航,就只能加大油箱體積。
第二是增程式/插混的特殊需求
增程式電動車的發動機不直接驅動車輪,而是用來發電。為了讓長途行駛時續航更長,必須配備大油箱。
第三是解決用戶續航焦慮
新能源車最大的痛點就是續航焦慮,廠家通過“大電池+大油箱”的組合,標榜超長綜合續航吸引消費者。
那么,這是進步還是妥協呢?
我倒是覺得認為,大油箱是務實的選擇,既能滿足日常純電通勤,又能保證長途出行無憂。
但也確實有人指出,這可能背離了電動化的初衷:
比如電量耗盡后,車輛變成燃油發電車,長途油耗可能接近甚至超過高效燃油車。
而且重量也會增加,大電池+大油箱讓整車更重,影響能耗表現。
維護也更復雜,用戶既要保養電池,又要維護燃油系統,成本可能高于純電車。
因此從未來趨勢來看,大油箱一定是過渡方案,核心原因在于:
第一,電池技術尚未突破:能量密度和充電速度仍有局限。
第二,充電網絡不夠完善:長途出行仍依賴燃油補能。
第三,充電速度太慢了一些,跑到充電站還遭人嫌棄,不如直接去加油。
但長期來看,隨著固態電池、超快充、換電模式等技術的發展,油箱必然會逐漸縮小,甚至完全消失。
對普通用戶來說,大油箱確實解決了續航焦慮,是當下的“救星”。
但對電動化純粹派:它更像是一種妥協,而非終極解決方案。
只能說,大油箱不是終點,而是電動化浪潮中的一個驛站。真正的未來,屬于更高效、更純粹的電動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