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幢大樓建成后,我們以后在家門口就可以購買自己需要的農產品,方便又實惠,村里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了。”日前,在位于婺城區蔣堂鎮沙畈村的農耕文化綜合體項目施工現場,村民許愛聰望著日益成型的大樓,言談間滿是期待。
據沙畈村黨總支副書記古建明介紹,1993年因修建沙畈水庫,原溪口鄉沙畈、溪口、大立元、田甫和年坑五個村整村搬遷至蔣堂鎮,至今已有33年。現在,沙畈村不僅有1900余名原住村民,還有1600余名外來人口,常住人口規模已達3500余人。“隨著人口增長,農副產品交易需求與日俱增,但村民們一直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便捷交易場所。”古建明說。
2024年11月,沙畈村農耕文化綜合體項目正式開工。“眼下,項目進入關鍵建設階段,整體形象進度已達70%,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內部裝修和外墻粉刷工作。”古建明表示,按照計劃,項目預計于今年9月底竣工,年底完成裝修并投入運營。
該項目位于蔣堂鎮八一街以東、白湯下線以南、金杰東路以北地塊,占地132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5400平方米,整棟大樓共分為三層。
一樓將重點打造現代化農貿交易市場,設置約60個標準化攤位,主要展銷茶葉、筍干、粽葉、地瓜粉等具有西南山區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同時還將設立蔣堂鎮富硒水果專區,促進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目前,一樓已成功引入多家商戶入駐,進展順利。
二樓設家宴中心,為紅白喜事等提供服務,將解決村民舉辦各類活動的場地難題。“以后村上以及附近村民都可以在這里辦酒席,可以幫他們節省一大筆錢。”古建明說。
三樓則規劃設計為水庫移民文化展示館,通過實物展陳、影像資料、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全方位記錄和展示沙畈村移民從遷徙到發展的奮斗歷程。
效果圖
此外,該項目創新引入智慧農貿系統:采用多功能食品檢測設備,每日對菜品進行抽檢,檢測結果實時公示;配備智慧大屏,實時顯示菜價走勢、交易數據等,讓消費者購物更加透明,以科技賦能“菜籃子”安全。同時,項目規劃了停車場等配套設施,解決“停車難”問題。
效果圖
近年來,沙畈村積極推動建成道路、管網、綜合服務樓等共富項目30余個,帶動就業的同時也激活了發展動能,實現了從負債到經營性收入超300萬元的華麗轉身,村民人均年收入從不到2萬元增加到了5萬元以上,村集體資產達6000多萬元。
隨著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這座承載著民生期待的“共富大樓”正加速蛻變。屆時,這個集便民化、本土文化于一體的農耕文化綜合體,可創造百余個就業崗位,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經營性收入250萬元以上,讓村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共享發展成果,收獲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來源:婺城發布 記者 洪 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