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視手術,做吧怕“踩雷”,不做又“抓瞎”,咋整?》一文中,我們了解到:并非所有人均適合近視手術;角膜并非簡單的中間陡峭、周圍平坦的非球面結構,其表面實則高低不平、不規則;同時文章還簡要梳理了角膜手術的發展歷程。基于此,本文將進一步介紹如何開展定制角膜輪廓的治療。
這種根據全眼3D模型,定制角膜輪廓的矯正是如何實現的呢?我們從術前-術中-術后不同階段來看一下。
01,術前準備工作
首先,要先采集眼球所有重要光學系統的數據,生成全眼3D眼模型【1,2】。只有充分掌握了眼球的詳細信息,才能更加精準的、個性化的描繪出不同人的眼睛,然后才能依據此進一步進行后續的操作,因此術前采集所有光學系統數據是至關重要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對目前已知的所有信息進行綜合。我們的眼睛能夠看清楚一個物體,需要整個眼球的配合。
比如從簡單的光線前行路徑上,就至少包括波前像差、角膜中央厚度、前房深度、晶體狀前表面位置、眼軸長度等,這些部位任何一部分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視覺受損。波前像差出現問題會導致光線無法精確聚焦,結果就是夜間視力下降、眩光等問題;眼軸長度出問題更是導致近視的直接原因,同樣也包括我們前面介紹的角膜表面差異會引發的散光問題。
而每個人的近視直接因素因人而異,上述任何一個因素都會引發近視。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構建一個真實的眼球3D模型。
02,如何構建一個真實的眼球3D模型?
如何構建一個真實的眼球3D模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采用三步走的辦法。
第一步:全眼光學系統數據。采取經典的策略對眼前節圖像的數據進行測量,包括角膜、瞳孔、前房和晶狀體,眼軸尺寸和眼睛的光學像差。如眼軸長度(角膜頂點到視網膜黃斑中心凹內界膜的直線距離,Axial Length,AXL)、中央角膜厚度(角膜中央最薄區域的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前房深度(角膜后表面到晶狀體前表面的垂直距離,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
第二步,通過光跡追蹤技術構建真實的眼3D模型。在第一步基礎之上,根據不同人的情況構建真實的眼3D模型。
這一步操作就需要更加前沿的技術了,需要通過虛擬攝入2000道光線,這樣根據光線的信息來測繪出嚴謹的具體情況,然后再次基礎之上,通過迭代算法來構建出一個真實的眼3D模型【1,2】。
有了這個眼3D模型,那么,基于全新算法就可以得出一個更佳的角膜激光切削輪廓【3】。
由于這是基于個性化的眼構建的3D模型,因此能反映出個人的眼睛情況和需要修正切割的部位【8,9】。接下來,將這些數據導入準分子激光設備,就可以進行進一步操作了。數據和算法不僅可以是針對當前的狀況,還考慮到了角膜和上皮重塑以及生物力學效應補償,因此能夠好的獲得預后效果【1,2】。
03,術中
有了術前準備,自然可以開展手術操作了。借助飛秒激光可以像超精密的外科手術刀一樣個性化的制作角膜瓣,而準分子激光能夠實現0.01D的屈光度數精細切削,塑造角膜形態,不僅改善屈光度數,還能提高術后暗視下視覺質量【4,5】。
不過估計不少人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眼動問題,其實目前的技術已經可以很好的應對了。像智能眼球追蹤技術能夠精準的捕獲眼球的微動態,延時僅2毫秒,也就是0.002秒,可以實現實時預判并調整來多維追蹤眼球動態。不僅如此,在手術過程中還會依據術前采集的Kappa角數據來在術中進行個性化補償,解除大家對于術中眼動擔憂【6,7】。
04,術后
經過光線追蹤引導下的全新屈光手術,術后視力可以很好的得到恢復,根據臨床數據,術后12個月達到1.0視覺的是100%,更有93%的患者獲得了1.2或更好的視力,相對而言,過去屈光手術32%能夠獲得1.2視力。這也是技術進步后的結果,讓人高清的多看一行【4,5】。
可以說,目前激光手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且隨著更新的技術如光線追蹤引導、大數據和算法等最新科技的加入,使得激光手術的效果越來越好,而風險也逐步降低【6,7】,因此對于很多人來說無疑是更加具有吸引力的。
最后,必須指出,是否進行近視激光手術需要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考量,一直爭議的佩戴眼睛還是做矯正手術就是這種考量的反映,本質上是一種權衡,即便是傾向于激光角膜屈光手術,也得綜合個人實際狀況再聽醫生的專業建議,才能確定更適合自己的手術方案!
1. Donitzky, Christof, and M. D. Theo Seiler. "Optical ray tracing for the calculation of optimized corneal ablation profiles in refractive treatment planning." Journal of Refractive Surgery 24, no. 4 (2008): S446.
2. InnovEyes? Sightmap Diagnostic Device User Manual 1089
3. Schumacher S, Seiler T, Cummings A, Maus M, Mrochen M. Optical ray tracing-guid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or moderate to high myopic astigmatism. J Cat Ref Surg. 2011;38(1):28-34. doi: 101016/j.jcrs.2011.06.032
4. Cummings,AB,The Wavel igt EX500Ecimer laser-Anoveriewof the Wavelight Reractive Suite'supdated excimer laser and its feture.in CRSTEUROPE 2010.p.6-7
5. PadmanabhanP etal,Performance ofNew Femto and Excimer laser TechnologiesPerformance ofNew Femto and Ecimer laser Tehnologes.CRSTEUROPE,2011:p.15-9
6. Wavelight FS200 Procedure Manual
7. WaveLight EX500 Product Information
8. Simon D et al. Ray Tracing: the Future of Refractive Surgery. Cataract & Refractive Surgery Today Europe. August 2011
9. Mrochen M, Bueler M, Donitzky C, Seiler T. Optical ray tracing for the calculation of optimized corneal ablation profiles in refractivetreatment planning. J Refract Surg. 2008;24:S446-S45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