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一天,剛剛淡出軍隊一線的老將軍許世友,到北京辦事,期間見到了多年好友耿飚。許世友跟耿飚非常親近,早在紅軍時期就建立了深厚友誼。有人可能覺得奇怪,許世友是紅四方面軍的代表性將領,而耿飚大部分時間都在中央紅軍工作,他倆怎么會那么熟悉呢?
這要從長征勝利后說起。1936年紅四方面軍從四川北上,與紅一方面軍實現會師,許世友就是在這期間結識了耿飚。按照組織安排,兩人都在紅軍大學學習,許世友對耿飚非常感興趣:因為一個班里的同學都說耿飚是“武林高手”,從小習武、功夫了得。而許世友早年在少林寺學過功夫,也屬于很能打的,所以便想找機會跟耿飚“切磋”下拳腳,這就叫武人情結吧。
耿飚聽到這個要求,思索一會后,卻婉拒了許世友:還是算了吧!咱們是來學習的,搞比武,誰傷了誰都不好。其實耿飚并非真不愿跟許世友比試,里面有深層原因:紅一、紅四方面軍此前經歷過不少蹉跎,現在剛剛重新團結起來,若因為細節問題處理不好,導致彼此傷了和氣,那責任可就大了。特別是高級干部間私下比武這種事,自然是有一點敏感的,所以耿飚便沒答應許世友。
許世友外表粗獷,其實頭腦是非常睿智的,他一聽耿飚的話就反應了過來,連連點頭。于是許世友忍住技癢,單獨給大家表演了一套少林拳法,引得眾人頻頻叫好,耿飚也在旁邊鼓掌。一邊鼓掌,耿飚還不忘調侃對方:不用比啦,看你這拳腳,不是我的對手!許世友聽后大笑起來。通過這件事,許世友跟耿飚成為了好朋友,經常一起討論軍事戰法。紅軍后期,耿飚擔任了四方面軍第4軍參謀長,這其實是許世友的老部隊,只不過此時的軍長已經換成陳再道。
許世友與陳再道,都是四方面軍名將,建國后雙雙獲得上將軍銜。但耿飚有些可惜,1950年他奉命到外交部工作,暫時離開了鐘愛的人民軍隊,也就沒機會參加55年的全軍授銜。1980年許世友在北京跟耿飚敘舊時,聊到了二人的戎馬生涯,許司令突然問道:耿飚,你當年要是也評軍銜,能當個啥將?
耿飚哈哈大笑,不假思索地回答許世友:別人不好說,反正我肯定排在你前面!這句話,跟紅軍時的“比武”言論有異曲同工之處。耿飚是軍人出身,骨子真是很要強。其實許世友被授予了正兵團級上將軍銜,建國后在軍隊里地位非常高,以耿飚的履歷,即便參加評銜也追不上許世友。解放戰爭后期,耿飚擔任華北第二兵團副司令兼參謀長,那時許世友已經是華野山東兵團司令員,兩人有些差距。耿飚的頂頭上司是楊得志,楊得志的職務、地位,倒是跟許世友旗鼓相當。
所以按照耿飚的軍隊資歷,若55年評銜的話授上將、中將都有可能,但說“排在許世友前面”,則是老友間的一種打趣,兩人肯定都不當真。耿飚在軍事上很厲害,他是典型的雙紅一干部,紅軍長征時他作為主力團長,奪取天險婁山關立了大功,耿飚的勇武軍內無人不知。可戰爭年代的職務方面,他真比不了許世友。
到了晚年,耿飚卻擔任了兩項要職,都是許世友不曾染指過的:軍委秘書長和國防部長。耿飚也是我軍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任何軍銜的國防部長,非常獨特,足見其出眾的軍事才能及威望。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