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24日,廣西南寧前線指揮部氣氛凝重。一份復和前線戰報送抵許世友將軍案頭。這位老將閱畢,一掌拍在桌上,茶杯震得直響。他對著電話,聲音帶著壓抑的怒火:“誰叫他們退下來的?打不下復和,就別回來見我!怕死的先死!”
參謀們屏息凝神,知道許世友痛斥的,是正在越南復和方向苦戰的42軍125師。開戰僅一周,該師兩個主力團便遭重創,進攻能力幾近喪失,而復和縣城仍在越軍手中。
這場怒火,源于東線戰役的核心目標,越北重鎮高平。戰役之初,許世友安排41軍主攻高平,42軍協同作戰。可41軍向朔江穿插時,被越軍346師依托地形阻擊,部隊損失不小,推進困難。
2月18日,前指緊急調整部署,將主攻高平的任務交給42軍,要求其盡快拿下。42軍隨即行動:124師沿4號公路直插高平;126師從布局方向主攻,目標拿下東溪,為全軍打開通道;129師撲向七溪,負責阻擊援敵并保護側翼。125師的任務是攻占復和縣。
復和卡在3號公路(水口關至東溪段)的咽喉,此路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124師穿插部隊的側翼安危,任務極其關鍵。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吳忠為此親臨42軍加強指揮。
2月17日清晨6點40分,我軍炮火準備結束,125師兵分三路撲向復和。師長李庭閣的部署是:戰斗力最強的373團負責右翼,計劃從波安迂回穿插至班占,斷敵后路;長期從事生產,而軍事訓練較弱的374團,承擔正面主攻,沿203高地、坡街一線直取復和縣城;375團作為預備隊待命。
李庭閣未料到,復和是越軍346師苦心經營的堡壘。越軍利用當地喀斯特地貌,在密集的山洞巖縫中設置了大量機槍火力點,配合地雷和反坦克壕溝,構成了嚴密的交叉火網。當374團的坦克步兵縱隊靠近玻堡高地時,兩側山巖暗藏的火力點突然猛烈開火,子彈和火箭彈密集傾瀉,將主攻的374團死死壓制在大弄、糖廠區域,動彈不得。
右翼穿插的373團情況更糟。他們進至谷芳地區,陷入三面陡峭石山的“口袋”中。高處埋伏的越軍火力點同時開火,完全覆蓋谷底。373團官兵連續發起六次沖鋒試圖突圍,均被猛烈火力擊退,傷亡慘重。
打到后來,部隊實在支撐不住,團長只得率剩余人員撤回國內休整。開戰第一天,125師擔負主攻的兩個團(373團和374團)基本喪失進攻能力。復和縣城未克,控制平江渡口架橋點的關鍵高地也未拿下,3號公路重要地段仍被越軍封鎖。
125師在復和首戰失利的消息,迅速傳到后方南寧指揮部。許世友將軍得知詳情,勃然大怒,痛斥125師,并對著電話向前線指揮部下達嚴令:“讓師長李庭閣帶一個團,親自給我打回去!拿不下復和,他就別活著回來!”
這道看似無情的死命令,飽含著許世友的考量:若因初戰失利就撤下125師,對前線士氣將是巨大打擊,這支部隊日后也難以抬頭。他堅持要125師自己挽回榮譽。
接到嚴令的李庭閣師長,明白已無退路。2月18日入夜,他親率作為預備隊的375團,輕裝簡從,借著夜色掩護向復和縣城潛行。同時,副師長李新良指揮374團還能作戰的部隊,悄然撲向復和越軍防線的關鍵支撐點:195高地。
深夜戰斗打響。他們利用地形,動作迅猛,約一小時后便攻占了195高地,消滅守軍三十多人,自身犧牲五位戰士。奪取這高地意義重大,等于在越軍防線上撕開一個大口子,切斷了其重要聯系,也讓連日苦戰、士氣低落的125師官兵精神為之一振。
戰場形勢在2月19日發生了好的變化。許世友緊急調遣的54軍162師,日夜兼程,乘卡車強行軍趕到復和前線增援。他們一到便立刻投入戰斗,迅速打散了圍攻125師指揮所的越軍,最關鍵是重新打通了被敵切斷的3號公路。
162師與125師隨即合力,向當面的越軍546團發起猛攻。在兩面夾擊下,越軍防線難以支撐,開始后撤。當天下午5點剛過,李庭閣師長率領的375團官兵,經過激烈巷戰,終于將紅旗插上復和縣城的政府大樓,宣告此地被攻克。
然而勝利的喜悅短暫。375團團指揮部突遭越軍猛烈炮擊,指揮員一時誤判,以為被敵重重包圍,情急下令部隊收縮防御,造成不小混亂,耽誤了擴大戰果。
鑒于125師連續作戰多日,減員情況嚴重,前線指揮部調整其任務:不再向廣淵方向進攻,轉而負責徹底清掃水口、復和、東溪至魁南這段公路沿線區域,消滅殘存的越軍小股部隊和火力點,確保這條運輸生命線的絕對安全暢通。
戰斗持續到2月22日,125師最終肅清復和縣城及周邊山區殘敵,像一顆牢固的釘子,將3號公路牢牢控制在我軍手中。盡管付出巨大代價,125師完成任務,保障了126師主力向高平穿插時的側翼安全,使敵人無法從此方向威脅我軍主攻行動。
125師在進攻復和縣第一天的失利原因,主要是作戰部署欠妥:讓長期從事生產、戰斗力較弱的374團承擔正面主攻硬仗;同時,卻把師里最強的373團投入谷芳那個地形極為不利、形同“口袋”的絕地進行穿插,結果孤軍深入,遭受重大打擊。
而全師對當面越軍346師的戰斗力,尤其是其依托喀斯特山地構筑的堅固防御體系,明顯估計不足,存在輕敵思想。再者,步坦協同不佳,坦克突前時,步兵未能及時跟上提供有效掩護和清除反坦克火力點,使得坦克在狹窄地域成了越軍火箭筒和反坦克武器的活靶子。
許世友將軍在南寧指揮部那通著名的怒火,表面聽是罵部隊“怕死”,實則痛心于初戰暴露的輕敵思想和作戰不力。當125師指揮層一度請求休整時,他堅決駁回,話說得很重:“現在把他們撤下來,全軍的脊梁骨就斷了!”
他堅持要125師自己打回去挽回榮譽,這既是為完成戰役任務,也是避免該部隊被貼上永久性的標簽,更是為了維護整個東線部隊的戰斗意志和必勝信心。
許世友的怒火中,包裹著一位老將對部隊榮譽的珍視和對戰場全局的清醒把握。復和血戰以125師克服巨大困難、完成任務告終,為高平戰役的推進提供了關鍵側翼保障。
多年后,親歷此戰的老兵們回憶,許世友將軍那句響徹指揮所的“怕死的先死”,仍帶著硝煙氣息,成為那段烽火歲月里一個深刻的印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