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俄烏沖突正如火如荼之際,瑞典和芬蘭向北約總部遞交了加入申請。美國自然樂見其成,若兩國成功加入,北約東擴步伐將大大加快,有助于實現歐洲整體北約化。然而俄羅斯堅決反對,甚至連土耳其也搖頭拒絕。
瑞典和芬蘭申請后不久,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便強硬表態:"只要我在總統位置上一天,瑞典和芬蘭就休想加入北約!"作為中東軍事大國,土耳其的反對讓外界以為此事已無轉機。但戲劇性的是,今年3月土耳其突然同意芬蘭加入,卻將瑞典晾在一旁。這番反復背后究竟有何隱情?瑞芬兩國又打著什么算盤?
事實上,瑞典和芬蘭與北約的密切關系由來已久。冷戰結束后,兩國于1994年加入北約"和平伙伴計劃",積極參與軍事活動,指揮情報體系已與北約深度綁定。雖然仍保持中立國身份,但與北約的關系已密不可分。當時就有專家預言,兩國加入北約只是時間問題。
那么為何選擇此時提出申請?首要原因是俄羅斯無暇他顧。芬蘭與俄羅斯有1300公里邊境線,距圣彼得堡僅170公里。若芬蘭加入,北約與俄陸地邊界將直接翻倍,甚至威脅圣彼得堡安全。對瑞典而言,加入將強化北大西洋防御體系,影響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行動自由。兩國深知歐洲局勢緊張之際正是申請良機,俄羅斯正忙于應對烏克蘭,無暇阻撓。
但俄羅斯顯然不會坐視不理。第二個原因是瑞芬需要給北約遞上"投名狀"。作為小國,加入北約是謀求安全保障的現實選擇。不過土耳其為何極力反對?這涉及兩個關鍵問題:
首先是庫爾德人問題。庫爾德人是全球最大的無國家民族,長期受中東主體民族打壓。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工人黨武裝自1980年代起展開游擊戰,引發難民潮。瑞典接收了大量庫爾德難民,其中不少人被土耳其視為恐怖分子。2022年瑞芬申請入約時,土耳其借題發揮,指責瑞典包庇恐怖分子。
其次是居倫運動問題。埃爾多安與居倫曾是盟友,但后者1999年流亡美國后成為反對派精神領袖。2016年土耳其政變后,埃爾多安要求引渡居倫遭拒,此次借機向北約施壓。雖然這兩個問題本質是土耳其內政,但土耳其仍將其作為反對理由,實則是為獲取政治利益。
面對土耳其的阻撓,瑞芬兩國和北約其他成員國如何應對?2022年5月21日,瑞典外交部突然宣布庫爾德工人黨為恐怖組織,這距其大規模接收庫爾德難民不過數年。政治博弈的殘酷性可見一斑。
轉折發生在今年3月:埃爾多安突然同意芬蘭加入。據分析,這符合土耳其的利益——維持北約與俄羅斯的僵持狀態對土最有利。俄烏沖突爆發后,土耳其經濟受創,埃爾多安需要緩和局勢。
這個事件折射出三個本質:北約內部并不團結,成員國為自身利益可以隨時"變臉";國際關系中利益至上,道德倫理往往讓位于現實考量;小國必須保持獨立自主,在大國博弈中謀求生存空間。歷史是一面照妖鏡,既映照出權謀的陰暗,也預示著未來的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