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號,武漢一只“中暑鴿子”上了熱搜。網友拍視頻說,路邊躺著只鳥,渾身沒力氣,以為是鴿子中暑。趕緊拿水澆,給它降溫,結果仔細一看——是赤腹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長得像鴿子,才被認錯,這事兒一下火了,評論區全在問:“武漢到底多熱?”翻了眼天氣預報,7月7號到16號,武漢最高溫35℃以上,14號前天天晴。
7月7號下午兩點,氣溫沖37℃,濕度67%,這哪是天?簡直大蒸籠。
氣象臺說,中東部高溫要“連軸轉”,河南、江蘇、浙江部分地兒超40℃。
武漢這波高溫,達到極端標準,人和動物都遭罪,野生動物更難。醫院急著提醒:熱射病不是鬧著玩,體溫超40℃,器官會“罷工”。老人、小孩、孕婦、胖人最危險,家里空調得開,別省那點電費。
工地上改了干活時間,大中午停工,避開11點到15點最熱時段。
小區里開始種梧桐樹、爬山虎,給居民多片陰涼,這法子實在。有人在陽臺裝遮陽網,有人用濕毛巾擦身,網友曬的避暑招兒真不少。
學校教學生看高溫預警,黃橙紅三色啥意思,遇到極端天氣咋躲。但最讓人揪心的,是野生動物——沒空調,沒遮陽網,只能硬扛。
武漢開始試點建野生動物急救站,專門給中暑的鳥啊、小獸啊降溫。赤腹鷹這事兒,讓好多人突然明白:高溫不是“人熱”,是“生態熱”。
前兒看新聞,河南有田鼠熱得鉆冰箱,江蘇麻雀扎堆蹲陰溝,都不容易。熱射病死亡率高不高?專家說“因人而異”,但早發現早處理肯定能救命。
綠豆湯、淡鹽水比飲料強,別等渴了再喝,隔半小時抿兩口最管用。未來10天,武漢12號有小雨,13號降溫到33℃,但20號前還是30℃以上。
你說這天氣,人能想招兒,動物咋辦?
總不能給每棵樹裝個噴淋頭吧?
最后嘮叨兩句:出門戴帽子、打傘,別穿深色衣服,吸熱快得很。家里備點藿香正氣水,頭暈、惡心趕緊歇著,別硬撐。
對了,你那兒現在多少度?評論區曬曬,互相提個醒兒。
具體防暑措施,還得看當地最新通知,有情況及時問社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