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拿霍英東家族當鏡子,真是照得某些人無處遁形。

霍英東老爺子當年搞房地產,別人都在囤地等漲價,他倒好,反手就把地蓋成學校和醫院;
改開初期,別人還在觀望,他直接砸錢建白天鵝賓館,最后干脆捐給國家。算下來,霍家三代現金捐款超150億,修橋補路、捐建學校全是默默干,連貧困地區缺課桌椅,都直接拉一卡車過去。

網友調侃:"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拿家底貼補國家!"
再看李嘉誠,王晶罵他"把香港百姓當提款機"真是一點不冤。廣州黃埔區一塊地,1995年買下晾了25年,等到2020年房價翻了幾十倍才開發;上海的地塊更絕,捂了15年,當年能付首付的錢,現在連個廁所都買不起。

這操作哪是經商,分明是"坐地生財"的老套路!更氣人的是,他把香港的電費、水費、租金漲了又漲,轉頭就去英國買了 25% 的電力市場、30% 的天然氣,連飲用水都壟斷了。
網友怒懟:"賺中國人的錢養英國人,這算盤打得,深圳灣都能聽見響聲!"
李嘉誠的慈善賬本,看著挺漂亮:汕頭大學捐了上百億,汶川地震捐1.3億,天津水災捐3000萬,聽著像個"大善人"。

可老百姓心里門兒清:他捐的錢,怕是還沒從香港房價里多賺的零頭多!就拿香港的商鋪租金來說,年年漲得比火箭還快,小商販扛不住關門,他旗下的連鎖店卻越開越多,這哪是慈善,分明是"左手捐款博名聲,右手割韭菜補虧空"。
最讓人膈應的,是巴拿馬港口那事兒。全球1/5的中國貨物都從這兒過,相當于咱們的"海上咽喉",結果李家說賣就賣給美國資本。這操作氣得網友直罵:"平時說 在商言商,關鍵時刻倒挺懂政治!"

對比霍英東當年頂著壓力給國家捐航母、修南沙,這格局差得不是一星半點,難怪王晶說 "愛國不是做生意"。
有人說王,晶一個拍爛片的,憑什么罵首富?可別忘了,這位"爛片之王"才是真人間清醒。

香港電影低谷期,多少公司倒閉,演員失業,是王晶一年拍10部片,養活了場記、燈光、群演一大幫人,用他的話說:"我拍三級片也比某些人賺黑心錢強!"
他自己愛國從不含糊,支持香港國安法,懟港獨明星從不手軟,這次開炮李嘉誠,不過是把老百姓想說不敢說的話喊了出來。

老百姓其實特簡單:不仇富,就仇"賺著我們的錢,還看不起我們"。霍英東讓人佩服,不是因為他有錢,而是他把"國家需要"當成生意;李嘉誠讓人不爽,也不是因為他富,而是他把"百姓錢包"當成提款機,賺夠了就跑到國外當 "英國公民"。
就像網友說的:"你移民沒問題,別一邊賺著香港的租金,一邊說香港的未來不關我事!"
王晶這炮轟得好,直接撕開了"愛國商人"的偽裝。這年頭,捐點錢就敢稱 "愛國",開家公司就敢說報效國家,可真到了關鍵時刻,跑最快的就是這些人。

霍家三代用行動證明:愛國不是拍紀錄片、上訪談節目,而是在國家需要時敢掏錢,在百姓困難時不漲價。
李嘉誠的故事,也給所有富豪提了個醒:老百姓心里有桿秤,你賺的錢沾沒沾他們的汗,你做的事有沒有愧良心,大家看得門兒清。
別以為捐點錢就能洗白,也別覺得把資產移到國外就高枕無憂,畢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賺錢不講良心,遲早被罵成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