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認為炎癥不可避免地隨著年齡增長而加劇,并增加心臟病、癡呆癥和糖尿病等風險。但最新研究挑戰了這一觀點,可能重塑對衰老本身的看法。
所謂“炎癥衰老”被認為是年齡相關疾病主要驅動因素,可以將其想象是身體免疫系統處于超速運轉狀態,不斷進行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戰斗",逐漸消耗器官和系統。研究發現炎癥衰老并非是衰老的普遍特征,可能是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副產品”。
中瑞長壽診所最佳實踐研討會活動
中瑞長壽診所最佳實踐研討交流會將于7月15日-17日,在北京舉辦,
7月15-16日特邀嘉賓座談活動,包括:
1)瑞士長壽科技投融資主題
2)中醫康養引薦進入瑞士知名長壽診所
7月17日主題研討會(13:30~17:30):
1)瑞士長壽診所最佳實踐經驗以及國際長壽診所技術差異化發展
2)解讀《長壽診所最佳實踐白皮書》核心技術包括衰老生物標志物、數字化健康長壽服務平臺建設以及臨床抗衰老干預等
3)國內長壽診所現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4)中瑞長壽診所合作模式:聯鎖加盟授權
5)VIP晚宴座談(18:00~20:00):中瑞長壽科技研究項目合作計劃
【報名截止】7月7日完成,限額30位,【報名微信】:GlobalMD2020
地點: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世諾書院
首屆中瑞長壽診所和長壽科技交流活動,主辦和承辦方誠邀國內業界專業人士,特別是中醫藥食同源專家、長壽診所掌門人、康養機構和長壽投資機構高管等
閱讀文摘
衰老并非隨處可見——炎癥或與生活方式有關
長期以來,科學界認為,隨著年齡增長,慢性低水平炎癥(即“炎癥衰老”)會不可避免地加劇,從而增加心臟病、糖尿病和癡呆癥等疾病的風險。
然而,最新一項跨文化研究卻對這一觀點提出了挑戰。研究團隊對意大利、新加坡的老年人及玻利維亞齊曼人、馬來西亞原住民等傳統生活方式群體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炎癥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現象主要出現在工業化社會,而在依舊維持傳統生活方式的社區中并不明顯。
盡管齊曼人和原住民因環境因素炎癥水平較高,但他們罹患慢性病的幾率遠低于工業化國家的同齡人。這表明,炎癥衰老并非人類普遍的生物特征,而可能是現代生活方式的副產品,如長期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鍛煉等。
該項研究還提醒我們,現有的炎癥生物標志物和主動干預措施,未必適用于所有人群。未來,科學研究需要拓展研究對象,深入探索不同環境和生活方式下的人類衰老機制。這項最新發現或將重塑我們對個體衰老和健康長壽的理解。
關注我們,獲取生物醫學前沿最新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