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香港樓市作為全球資本的風向標,其走勢一直牽動著投資者的神經。自2021年價格峰值下跌30%后,市場經歷了漫長調整。2025年以來,政策松綁、利率下行、人才流入等多重信號交織,香港樓市是否已觸底回升?
自從5月以來,Hibor明顯下降,香港地產市場也逐漸出現了止跌回穩(wěn)的跡象。資本市場也注意到香港樓市的復蘇信號,九龍倉、新世界、恒隆、恒基等老牌香港地產公司近一個月的漲幅也在20%左右。
我們邀請了專家,從市場表現、驅動邏輯、對大陸的借鑒意義及地產公司投資價值四個維度展開深度探討,特別針對2024年“撤辣”政策效果延遲的深層原因及HIBOR利率走勢進行補充分析。
香港樓市止跌回穩(wěn),趨勢已經明確了嗎?對大陸樓市有何借鑒?我們如何找到投資機會?盡在本周嵩山論市深度訪談。
問答實錄
①丨趨勢:香港樓市有哪些止跌回穩(wěn)信號?
- 2025年5月房價環(huán)比增速回正,香港樓市回暖顯現希望
主持人:
從2021年累計下跌30%到2025年上半年微跌1.5%,香港樓市的止跌信號是結構性反彈還是周期反轉?核心指標如房價、成交量、租金分別傳遞了哪些信號?
1丨香港樓市止跌回穩(wěn)信號出現
香港樓市已顯現明確的企穩(wěn)跡象。
2025年上半年住宅價格僅微跌1.5%,顯著優(yōu)于此前預期的下跌5%,其中5月房價環(huán)比連續(xù)兩個月上漲,中原CCL指數報135.16點,較峰值跌幅收窄至29.1%。告別內容焦慮,輕松生成爆款腳本,點擊了解AI創(chuàng)意工場
圖:香港住宅價格指數體現“止跌回穩(wěn)”信號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一手市場尤為亮眼,新世界北角皇都項目首輪168套房源即日售罄,超額認購近32倍,泛海國際匯都項目加推單位亦快速去化,市場對優(yōu)質資產的強烈需求。
圖:二季度以來香港新房銷售有所回升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租金市場同步回暖,5月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同比上漲2.74%,連續(xù)26個月上漲,租金回報率回升至3.5%,顯著高于按揭利率2%,投資屬性逐步修復。
圖:香港市場租金回報明顯改善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2丨結構性改善,區(qū)域分化明顯
香港核心地段與新興區(qū)域差異顯著。例如,北部都會區(qū)因政策傾斜和基建落地,新田科技城、洪水橋片區(qū)開發(fā)加速,預計未來4-5年將釋放約90萬套住宅供應,但人才流入(2025年Q1獲批2.7萬簽證)和產業(yè)導入(如數據中心、科創(chuàng)園區(qū))形成需求對沖,推動區(qū)域房價企穩(wěn)。
而黃大仙區(qū)庫存積壓嚴重,去化周期長達21個月,價格仍承壓。
圖:香港房價區(qū)域分化明顯
數據來源:中原地產,嵩山論市
②丨利好:哪些因素支持香港樓市回暖?
- 政策、利率、人口利好疊加,形成回暖驅動力
主持人:
2024年“撤辣”政策曾因高利率遇阻,為何2025年政策效果才集中釋放?HIBOR從3.65%驟降至0.57%的底層邏輯是什么?綜合來看,哪些因素支撐香港樓市止跌回穩(wěn)?政策、資金、人口如何形成合力?
1丨2024年撤辣復盤:效果延遲釋放
2024年2月全面“撤辣”后,香港購房的印花稅全面減少,具體政策詳見下表。
表:香港撤辣政策稅費減免情況
數據來源:香港新聞網,嵩山論市
政策效果在4月短期爆發(fā),非本地買家印花稅從30%降至4.25%直接刺激需求,當月一手成交飆升至3623宗。
但隨后市場快速降溫,2024年6月一手成交回落至982宗,接近“撤辣”前水平,主因三大矛盾未解決:
第一,2024年高利率壓制需求:2024年4月1個月HIBOR仍高達3.65%,實際按揭利率超過5%,購房成本居高不下;
第二,庫存去化壓力:新增供應集中入市,2024年全年一手房未售庫存突破2.8萬套,去化周期達23個月,遠高于健康水平;
第三,市場信心不足:居民消費疲軟疊加國際游客分流至日本,零售物業(yè)空置率攀升至12%,拖累整體市場情緒。
圖:香港商業(yè)物業(yè)空置率走高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此外,2024年“撤辣”后,內地買家占比雖從15%躍升至22%,但高才通獲批者中僅40%在6個月內完成購房,其余因利率高企和貸款條件收緊選擇觀望。點擊了解,AI內容生產百寶箱
圖:2024年撤辣的效果,到2025才持續(xù)釋放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2丨當前政策形成驅動力:撤辣+高才+按揭放松
2024年2月全面“撤辣”后,非本地買家印花稅從30%降至4.25%,2025年2月進一步將400萬港元以下住宅印花稅降至100港元,直接刺激剛需和首次置業(yè)需求。
內地買家占比從2023年的15%躍升至2025年4月的22%。而后續(xù)高才、優(yōu)才計劃的逐漸放開,推動內地買家涌入香港樓市,強化了樓市止跌回穩(wěn)的趨勢。
表:香港高級人才入境批準人數
數據來源:香港特區(qū)政府網站,嵩山論市
按揭政策同步寬松,金融管理局放寬壓力測試標準,首套房貸款成數上限提升至七成,實際按揭利率降至1.8%-2%,為近十年最低水平。而香港購房者實際使用按揭情況,也接近回到2001年和2008年的高點。具體詳見下圖。
圖:香港每月購房實際按揭比率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3丨流動性寬松與HIBOR下行
港元流動性過剩推動1個月HIBOR從2024年4月的3.65%驟降至2025年5月的0.57%,開發(fā)商融資成本下降,凈負債普遍改善(如恒基地產同比降8%),盈利修復空間打開。若HIBOR維持在2-3%,開發(fā)商EPS增速可提升4-5%。
圖:香港市場HIBOR明顯下行,引發(fā)整體流動性改善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而嵩山論市在6月初就開始深度研究HIBOR走勢。
那如何研判HIBOR后續(xù)走勢呢?
預計HIBOR年底回升至2.2%-2.8%,但低于歷史高位4%。核心支撐包括港元流動性充裕,銀行體系結余1741億港元,以及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預計2025年降息60bp。而南下資金、企業(yè)分紅(2025年H1超1,000億港元),也足以支撐港元匯率。
圖:香港銀行體系結余和港元匯率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當然,若美聯儲推遲降息或地緣沖突推升能源價格,HIBOR可能突破3%。需警惕套息交易卷土重來。后續(xù)如果HIBOR快速回升,開發(fā)商融資成本反彈。HIBOR每上升100bp,凈負債率平均增加3-5%。
圖:美國香港政府債10年收益率和利差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預計極端情況,HIBOR回升至2.5%-3%,仍低于按揭利率下限(3.5%),“供平過租”現象持續(xù),購房吸引力猶存。高杠桿開發(fā)商盈利承壓,而低負債龍頭(如新鴻基凈負債率不到20%)抗風險能力更強。
表:常見香港開發(fā)商凈負債率情況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4丨人口與需求結構升級
近期香港人才計劃成效顯著,2024年以來超38萬宗申請獲批,16萬人才抵港,帶動租賃和購房需求。北角、九龍灣等就業(yè)密集區(qū)租金漲幅達8-10%,一房公寓月租突破8000港元,吸引投資者入市。AI創(chuàng)意工場,天天有內容,周周有爆款
此外,香港地產對應的資產配置邏輯轉變。港股IPO融資額在2025年上半年重奪全球首位,財富效應外溢至樓市,高凈值人群通過豪宅(如淺水灣別墅)實現跨境資產多元化。
圖:港股財富效應推動樓市景氣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③丨借鑒:大陸地產”止跌回穩(wěn)“能從香港得到哪些啟發(fā)?
- 降息與調控放松結合,效果后續(xù)會顯現
主持人:
香港樓市的企穩(wěn)對大陸市場有何借鑒與啟示?兩地政策邏輯有何異同?大陸地產行業(yè)“止跌回穩(wěn)”何時可以實現?
1丨政策靈活、利率支持與精準施策
香港通過“撤辣”、印花稅分層調整等工具,精準刺激剛需(400萬港元以下住宅)和高端市場(取消非本地買家稅),避免“一刀切”誤傷。
大陸已全面落地“認房不認貸”政策(2023年9月起覆蓋35個重點城市,2024年實現全國推廣),顯著降低改善型購房門檻,首付比例全面下降,但部分城市在公積金貸款額度、稅費減免等配套措施上仍有優(yōu)化空間。
大陸2025年降準0.5個百分點、房貸利率持續(xù)降低,與香港HIBOR下行形成呼應,后續(xù)可進一步探索“一區(qū)一策”,例如對長三角、大灣區(qū)等人口凈流入區(qū)域放寬限購套數,增強政策針對性。
圖:大陸房貸利率下行與房價止跌回穩(wěn)趨勢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2丨人口導入與產業(yè)協(xié)同
香港北部都會區(qū)以“產業(yè)+住宅”模式吸引科創(chuàng)人才,大陸可參考其“產城融合”路徑,在長三角、大灣區(qū)試點“人才住房券”,將購房資格與企業(yè)稅收貢獻掛鉤。
大陸部分城市(如杭州、成都)通過城中村改造貨幣化釋放需求,但需避免過度依賴土地財政,應學習香港“片區(qū)開發(fā)”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更新。
圖:杭州、成都土地成交溢價率明顯好于二線城市整體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此外,杭州六小龍對杭州樓市的帶動,就特別有案例意義。
3丨金融工具與市場機制
香港無外匯管制、貸款政策靈活(非居民可獲7成按揭),為全球資本提供便利。大陸可探索REITs擴容(如擴大保障房、商業(yè)地產發(fā)行REITs范圍),拓寬房企融資渠道,降低對預售資金的依賴。
香港開發(fā)商通過高股息率(平均7.5%)吸引長期資金,大陸房企可優(yōu)化財務結構,提升分紅比例以增強投資者信心。
④丨策略:香港地產股和REITs有哪些機會?
- 住宅和商業(yè)的龍頭具備投資價值
主持人:
當前中國M2達到325.78萬億,創(chuàng)歷史新高,市場并不缺乏流動性,但卻難以流入樓市。這種“資產荒”悖論背后反映的是何種深層次信心危機?其如何傳導為房價壓力?
1丨住宅開發(fā)龍頭
新鴻基地產、新世界發(fā)展等企業(yè)在核心地段擁有優(yōu)質土儲,且財務結構穩(wěn)健。例如,新世界發(fā)展通過882億港元再融資緩解債務壓力,2025年上半年合約銷售達260億港元,啟德“柏蔚森”、港島“皇都”等項目去化率超70%。
也有外資機構預測,若HIBOR維持在2-3%,開發(fā)商EPS增速可提升4-5%,前股價較資產凈值折讓60%,具備安全邊際。
當然,近期新世界發(fā)展融資與控制人架構波動較大,造成本周四周五12.14%的跌幅,后續(xù)投資者要短期波動注意風險。
圖:住宅類港股表現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2丨商業(yè)REITs與運營企業(yè)
領展房產基金(LinkREIT)憑借必需消費為主的零售組合(香港物業(yè)占比70%),在消費疲軟環(huán)境下仍實現2025財年收益增長4.8%,每基金單位分派上升3.7%至272.34港仙,股息率達4.5%。其內地業(yè)務(如上海七寶萬科廣場)貢獻顯著,收益同比飆升29.7%,成為增長新引擎。
而恒隆地產近期表現亮眼,杭州恒隆廣場完工、上海恒隆廣場擴建,將強化2026年經常性收入,支撐股息;盡管2025上半年物業(yè)銷售弱預期,商場運營已顯穩(wěn)勢。
恒隆的內地市場方面,零售改善下,租戶銷售額下滑放緩(2024年三、四季度降幅從24%收窄至14%);次高端商場韌性超上海高端項目,僅武漢恒隆仍承壓,預計2025年租金降幅從2024年4%收窄至1%。
香港市場零售雖有挑戰(zhàn),但金融財富效應、旅游業(yè)復蘇形成支撐;若剔除2024年租戶續(xù)租擾動,2025年租金跌幅預計從9%回落至2%。
后續(xù)恒隆地產杠桿率或超2024年底33.4%的水平,但資本支出周期將見頂,疊加人民幣升值,穩(wěn)定性持續(xù)提升。
圖:商業(yè)運營REITs、股票與恒生指數表現對比
數據來源:Wind,嵩山論市
點擊下圖,了解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