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臨,國內游、跨境游逐漸進入旺季,許多人會利用年休假或空閑時間攜家人出外旅游,但需提醒大家的是,此時也正值登革熱高發季節,希望大家在欣賞美好風光的同時要時刻警惕登革熱這種蚊媒傳染病。
一、什么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叮咬傳播。其傳播鏈為:感染者→伊蚊→健康人,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播。
二、登革熱有哪些典型癥狀
(一)突發高熱:24小時內體溫迅速升至40℃,持續3—7天。
(二)“三痛”:劇烈頭痛、眼眶痛、肌肉關節痛·“三紅”:顏面部、頸部、上胸部潮紅
(三)皮疹:發病后3—6天出現皮疹,典型皮疹為四肢的針尖樣出血點,或融合成片的紅斑疹
部分病例相對不典型,可能僅表現為輕微發熱、皮疹等,部分病例還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少數登革熱患者可能發展為重癥登革熱,出現持續嘔吐、腹痛、意識模糊、呼吸困難、臟器出血甚至休克,嚴重時可危及生命。需特別注意的是:目前該病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對癥支持為主。
三、哪些地方為登革熱高發地區
存在蚊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如東南亞、西太平洋、美洲、非洲等地區,其中東南亞如緬甸、老撾、菲律賓、泰國等國家是登革熱的高流行區和重要的疫源地;國內廣東、云南、海南等南方省份為流行區。
四、什么情況下懷疑自己感染登革熱
如果發病前2周內,您曾經在上述地區旅游,或者您居住、工作的社區、街道甚至城市范圍內已經有登革熱發生,那么出現發熱、皮疹、頭疼、肌痛等癥狀時,需要考慮患上登革熱的可能。
五、旅游途中如何預防登革熱
登革熱主要通過伊蚊進行傳播,因此預防登革熱關鍵在于做好防蚊和滅蚊。
(一)了解目的地疫情
出發前通過權威渠道(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等),了解目的地是否為登革熱流行區或當前當地正在開展登革熱疫情處置。
(二)準備防蚊物資
攜帶含DEET、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防蚊液,確保能長時間保護皮膚;準備長袖衣褲,優先選擇淺色、緊密編織的材質,減少皮膚暴露;攜帶蚊帳或便攜式防蚊網,尤其適用于露營或無空調環境。
(三)選擇防蚊住宿
優先入住有空調的旅館,空調環境可降低蚊蟲活動頻率。 檢查住宿地紗窗、紗門是否完好,防止蚊蟲進入室內。夜間睡眠時使用蚊帳、蚊香或電熱蚊香液防蚊滅蚊,確保無蚊蟲叮咬。
(四)加強個人防護
避免在蚊蟲活躍時段(如黃昏、清晨)進行戶外活動;戶外活動時,全身涂抹防蚊液,尤其暴露部位需重點防護;出汗、游泳或水上游樂項目后及時補涂防蚊液,保持防護效果。
六、特別提醒
旅程途中及返婁后14天內,要時刻關注自身及同行人員健康狀況,同時做好防蚊滅蚊措施,防止蚊蟲叮咬。一旦出現發熱、皮疹、頭疼、肌肉疼痛等癥狀,應立即前往正規醫院就診,并且主動向大夫說明您的旅居史,以盡快得到診治。(李欣 劉曙光)
一審:譚洲偉 二審:羅江 三審:劉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