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壇,又要翻天了。
就在特朗普高調宣布“大而美”法案闖關成功不到24小時,他昔日盟友、硅谷首富馬斯克突然宣布成立新政黨“美國黨”,揚言要挑戰兩黨制。而與此同時,已經“退休”的拜登也跳出來,稱自己接到了歐洲多國領導人電話,要“主持公道”。三位“熟臉”幾乎同一時間登場,美國的劇本又要重寫?
1. 特朗普法案過關,美西方陣營炸鍋
7月4日,美國獨立日當天,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宣布“美國正在勝利”。該法案以保護美國制造業為名,實則取消了對電動汽車的稅收抵免,加劇對外關稅壁壘,對中、歐、日韓全線加壓。
對特朗普來說,這是一次“王者歸來”的關鍵勝利;對他的支持者而言,這是重建“美國制造”的開端。但這項法案,卻成為壓垮盟友與反對派耐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2. 馬斯克突然建黨,要“還自由于民”
7月5日,馬斯克在X平臺(原推特)上突然宣布,將成立“美國黨”,目的只有一個:結束美國兩黨制。
他宣稱,“這個國家不再屬于少數政客,而應歸還人民自由。”表面上看,這是一次理想主義的宣言,實則是馬斯克在現實政治利益受損后的“自我救贖”。
要知道,馬斯克最核心的產業特斯拉,正因“大而美”法案中的新規而受損。電動車稅收抵免的取消,意味著特斯拉在美的競爭力大減,而同時比亞迪、小鵬等中國新能源車企正大舉進軍歐洲,美國電動車市場也隨之承壓。
3. 建黨夢難圓,馬斯克進退兩難
雖然馬斯克宣布建黨氣勢洶洶,但現實遠比理想骨感。
美國政壇對第三方政黨的限制極嚴,想要參選,需要在各州分別注冊、提交簽名、通過審核——光是程序就夠拖垮99%的政治夢想。
更麻煩的是意識形態選擇。如果“美國黨”偏右,那就必須反對新能源、支持傳統能源,這與馬斯克的產業利益根本沖突;如果偏左,又要支持強工會、全球化、移民接納政策,依然違背他一貫立場。
也就是說,馬斯克想兩邊通吃,難度極高。
4. 拜登出山,全球建制派反擊
拜登此舉意義重大。一方面表明他還未完全退場,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歐美建制派開始集體警惕特朗普“孤立主義”的回歸。尤其是對關稅政策怨聲載道的日韓、歐盟,都在尋求與拜登聯手遏制這位“舊時代政治狂人”的東山再起。
與此同時,特朗普自稱已與越南簽署新協議,但日韓、印度等仍未松口,顯然他們不打算輕易讓特朗普在新一輪關稅博弈中取勝。
5. 特朗普反手制裁,馬斯克遭“打壓”
馬斯克一出手,特朗普那邊也不手軟。
美國軍方宣布暫停SpaceX旗下一個關鍵火箭項目,理由是“審查數據合規性問題”。與此同時,星鏈計劃也可能被限制,美國移民執法局(ICE)獲得上千億美元預算,有傳言說特朗普考慮“動用行政權力打擊馬斯克”。
甚至有人爆料稱,特朗普放話:“再不閉嘴,就把他送回南非老家。”這一警告雖未被證實,但足見兩人關系已經徹底破裂。
結語:美政壇三角格局,進入新博弈
特朗普勝選風頭正盛,馬斯克建黨意圖“另起爐灶”,拜登則代表建制派再次出山。
美國政治,正走向一個“三方對峙”的新局面——民粹、資本、建制三股力量,交織、碰撞、博弈。誰能笑到最后,仍是未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角力不僅決定著2024之后的美國路線,更可能影響整個全球秩序。
馬斯克能否成為“美國第三股力量”?拜登是否會再次出征?特朗普會不會對前盟友痛下殺手?
這場政治好戲,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