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周先生因為工作等原因選擇暫住朋友家,由于他和該朋友十幾年兄弟,對方家里又人口結構簡單:只有一個媳婦和一個孩子,所以周先生算是住的心安理得,但沒想到一覺過后周先生差點人財兩失。
據(jù)報當天晚上朋友不在家,家里只有周先生、嫂子和孩子,所以早早就回房休息了。
但是第二天早晨起來周先生卻發(fā)現(xiàn)不僅手機電量幾近清空、賬戶里的六萬元存款也沒了,連個手機交易記錄都沒留下。
來不及想原因的他連忙到營業(yè)廳調取流水,最后終于確定錢是被別人轉走了,但誰轉走的呢?密碼除了自己誰都不知道,家里除了嫂子和孩子之外又沒別人。
層層迷霧遮在眼前,周先生心亂如麻但好在反詐基礎還在,他便在凍結銀行卡后連忙報警求助。
警方了解情況的第一時間便是確認:案發(fā)時家里有誰、誰可能接觸手機?
答:當時只有嫂嫂、孩子和我在家,好兄弟在外地打工沒回來。
等等,孩子!由于叔侄關系不錯,周先生表示孩子會經常和他一起睡覺,所以孩子接觸手機的可能性很大。
雖然周先生的表述讓圍觀群眾的八卦雷達迅速啟動,但警方還是按例找孩子了解情況,最終得到結果:玩游戲時認識個網友,對方開視頻威脅并操控小孩分步轉走存款。
破案了,電詐!原本周先生就想圖個省錢才選擇借住朋友家,結果雪上加霜連家都被偷了,怎么辦?
據(jù)律師說,該錢款丟失的根本原因是朋友家的小孩子,所以理應由周先生的朋友承擔賠償責任,都對此周先生的朋友十分義氣,稱不能讓兄弟血汗錢白費。
周先生卻表示警方能幫追回來錢款最好,如果追不回來就算了,不可能讓兄弟自掏腰包,錢沒了可以再賺,兄弟情才是最重要的,更何況那孩子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樣,怎么能用錢衡量呢。
一個堅持補空,一個堅持不收,看得出兩兄弟的關系實在要好,堪比相聲段子里的托妻獻子,但到底要不要屋主也就是不在家的朋友承擔損失?
說到底還是應該看各方經濟條件,不能為一時高姿態(tài)而為日后關系留下隱患,至少應在各方都有責任的情況下有難同當。
不過周先生的例子也算為所有人敲響警鐘:并非密碼在手就財產安全,有一種可能叫做免密支付,有一種疏忽叫屏幕共享,總之永遠不要低估陷阱和電詐的威力,時刻保持反詐意識敏感度,才是為自己的血汗錢高筑安全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