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以前,人們以為宇宙是一輛剎車的車:大爆炸后的膨脹會逐漸變慢,最終要么停在某個臨界點,要么被引力拉回原點(即“大坍縮”)。但1998年,科學家發現宇宙膨脹居然在加速,被人踩了油門而不是剎車。這個油門,就是暗能量。
暗能量占宇宙總能量的68.3%,它不像普通物質那樣互相吸引,恰恰相反,反而像一股無形的推力,把星系越推越遠。但它的脾氣到底如何?是恒定不變的老頑固,還是隨時間變化的變色龍?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宇宙的未來。
宇宙三種結局:熱寂、撕裂、坍縮
熱寂(大凍結):宇宙的慢性死亡
如果暗能量能均勻溶解在宇宙中(即狀態方程w=-1),它會持續推動宇宙膨脹。但膨脹不是無限的,恒星會耗盡燃料,黑洞會蒸發成微弱輻射,最終宇宙變成一鍋冰冷的熱力學濃湯。沒有能量差,沒有生命,連黑洞都消失后,宇宙將陷入永恒的寂靜。
大撕裂:暗能量的黑化
如果暗能量不安分,它的密度會隨時間飆升(w<-1),最終崩斷。宇宙膨脹速度會快到連時空本身都被撕碎:星系先散架,接著行星脫離軌道,最后連原子都被扯成基本粒子。這種結局被稱為大撕裂,時間可能在1000億年后到來,這個遙遠的未來,但在宇宙尺度上,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循環坍縮:宇宙的重生
另一種可能是暗能量逐漸減弱,引力反超后把宇宙拉回大坍縮。所有物質重新壓縮成奇點,再引發新一輪大爆炸,宇宙的鐘擺將循環往復。但這需要暗能量從推手變成拉手,目前觀測數據更傾向它保持穩定或增強,所以這種結局概率較低。
2025年,中國科學院趙公博團隊聯合國際研究,利用暗能量光譜儀(DESI)發現:暗能量的狀態方程參數w≈-1.03,且在45億年前達到峰值后開始減弱。有可能它可能并非愛因斯坦預言的宇宙學常數,而是一種動態能量。
如果暗能量真在偷懶,宇宙膨脹的加速可能放緩,甚至轉向收縮。但是,目前數據僅3.5σ置信度(接近但未達物理學5σ標準)。
總有人覺得,“宇宙結局離我們太遠了,研究它有什么意義?”其實,暗能量本質關系著物理定律的根基。如果它真是動態的,現有理論框架可能需要徹底改寫,如果它恒定不變,我們或許能更安心地規劃星際移民。探索宇宙命運的過程,本身就在刷新人類認知邊界,旅行者一號飛出太陽系時,我們才真正意識到地球不過是個暗淡藍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