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寒冬,烏江濁浪翻涌。22歲的紅軍通信主任曾思玉揮刀砍向碗口粗的毛竹,飛濺的木屑扎進手掌渾然不覺——身后十里外,薛岳追兵的槍炮聲已隱約可聞。
三天三夜,他帶工兵連扎出30具竹筏,架起生命之橋。
當毛澤東踏上浮橋時嘆道:“紅軍有千萬個曾思玉,何愁大業不成!”
一、鐵腳板:長征路上的“活地圖”
1934年秋,紅一軍團二師挺進贛粵邊境。師長陳光指著地圖問曾思玉:“信豐到南雄的地形熟不熟?”這個生于信豐貧農家的青年挺胸應答:“閉著眼睛都能走!”從此他肩挑三職:通信主任、偵察參謀、先遣向導。背包里總備著三套衣服——紅軍軍裝、國軍制服、百姓短褂,遇敵則化身“國軍中尉”周旋,被戰友戲稱“百變金剛”。
強渡金沙江時,他更肩負特殊使命:為病中的毛澤東挑選擔架隊員。從全師精選六名壯士后,他在江畔親聆教誨:“命令傳達靠你們鐵腳板,革命就要不怕死!”此去二萬五千里,他三度救全軍于危局:
- 烏江架橋:工兵傷亡過半仍冒彈雨捆扎竹筏,浮橋成時雙手血肉模糊;
- 臘子口破關:率敢死隊攀絕壁突襲敵后,撕開長征最后天險;
- 直羅鎮偵察:雪夜潛入敵陣手繪布防圖,助紅軍全殲東北軍109師。
二、不死身:50次歷險的戰場玄學
抗戰烽火中,曾思玉創下戰爭史奇跡:指揮百場戰役,全身竟無一處戰傷。平型關大戰時,他任115師685團民運股長,在日軍飛機掃射下穿梭火線組織支前,子彈擊碎水壺卻未傷皮肉。
最險在1938年午城伏擊戰。時任686團政治處主任的他剛離開前沿地堡,接替觀察的哨兵即被日軍狙擊手爆頭。抱著犧牲戰士,他含淚立誓:“血債必償!”三日后率部夜襲日軍車隊,炸毀卡車27輛。部下稱其“福將”,他苦笑:“哪是福氣?多少戰友替我擋了子彈!”
三、定盤星:從朝鮮戰場到葛洲壩
1951年臨津江畔,志愿軍64軍軍長曾思玉面臨美軍立體絞殺。他首創“坑道彈性防御”,指揮部隊晝伏夜出,在馬良山血戰11晝夜,頂住190萬發炮彈轟擊,殲敵7400余人。彭德懷通電嘉獎:“打出了中國軍人的硬骨頭!”
二十年后,中將變“水利司令”。1970年長江葛洲壩工程告急,周恩來點將:“思玉同志,你去當定海神針!”他扎營工地三年,用軍事化管理攻克流沙塌方,在4500次爆破中建成“萬里長江第一壩”。當發電機組轟鳴聲響徹荊江時,這位老紅軍向著北京方向敬禮:“主席,咱們自己造的燈亮了!”
四、赤子心:三枚勛章與百歲回望
2007年,96歲的曾思玉端坐大連寓所,摩挲著三枚勛章:二級八一勛章銘記長征烽煙,一級獨立自由勛章鐫刻平型關血色,一級解放勛章輝映石門攻堅戰。當家鄉來信請求遷葬母親墳墓修路,他提筆批復:“移!革命人墳頭也要給發展讓路。”
五載后彌留之際,將軍斷續哼唱《紅軍阿哥你慢慢走》。護理人員淚落如雨——那是1934年蘇區百姓送別紅軍的歌謠。百歲人生落幕時,他枕下壓著泛黃筆記,首頁寫著毛澤東贈言:“鐵腳板走通光明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