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日本終于決定動手了。這個動作不是軍事部署,不是經濟制裁,而是一次深海鉆探。地理坐標鎖定在日本最東端——南鳥島,一個比東京還東1200公里的太平洋孤島。那里沒有人煙,卻埋藏著日本夢寐以求的關鍵資源:稀土。
2026年1月,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將在南鳥島周邊海域實施全球首次5500米深海稀土試驗性鉆探。以“地球號”鉆探船為核心,配合專用管道系統,從深海泥中抽取高濃度稀土。如果成功,這將是人類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從海底數千米處開采稀土資源的工業實踐。這不僅是科技挑戰,更是一場資源戰略上的逆襲嘗試。
關鍵不是“能不能”,而是“敢不敢”。稀土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日本已把資源安全上升為國家安全的一部分。南鳥島這場看似科學研究的海底行動,其本質是一次典型的戰略性資源突圍。換句話說,這艘“地球號”開采的,不只是泥,而是日本對供應鏈自主的渴望、對地緣政治話語權的反撲。
日本這一步棋,走得很清楚,也很挑釁。南鳥島屬于日本的專屬經濟區,但它距離最近的陸地也有千公里,長期以來就被各方視為日本遠洋戰略的前哨。而稀土,是全球綠色轉型、AI芯片、電動汽車和高端武器不可或缺的“科技血液”。南鳥島稀土儲量據稱達1600萬噸,僅次于中國和越南,排名全球第三。這不是什么“潛力股”,這是標準的“戰略資源金礦”。
當前的國際稀土格局極度不平衡。中國掌握了全球超過60%的稀土產能,煉制能力更是遙遙領先。美國、歐盟、日本等“先進國家集團”長期被卡住脖子。日本曾在2010年因為釣魚島爭端,遭遇中國對稀土出口的“卡閥”式制約,導致經濟產業省數年后仍心有余悸。從那時起,“稀土脫鉤”就成了日本少有的一項跨黨派共識。
這一次日本動用國家力量推進深海稀土計劃,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部署。從2013年起,日本學術界與政府聯合調查南鳥島海域,早在2022年就完成了在2500米海底的試采驗證。如今將深度提升至5500米,是對技術、管道、采礦工藝的全面升級。2024年原計劃試采因英國產管道設備延誤而擱置,如今管道已于2025年5月交付,標志著最后一道障礙已被清除。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試采工程投資高達120億日元,折合8300萬美元,最終目標是2028年前后進入社會化應用,即實現商業量產。這與“研究探索”已經沒有多少關系,而是直接沖著產業化、規模化去的。這不是科學家的夢想,而是國家的野心。
南鳥島的意義遠不止資源。它是海洋主權的邊緣觸角,是區域力量展示的舞臺,是技術能力的驗證場。日本若能在南鳥島稀土試采上取得突破,其地緣政治的抗壓能力將大幅提升。在供應鏈安全、綠色能源轉型、國防產業本地化三大方向上,日本將不再是單純依賴進口的被動參與者。
國際形勢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安全概念重塑,美中脫鉤促使關鍵原材料多元化成為全球共識。美國在稀土產業鏈上重壓中國,日本借勢行動也屬順勢而為。南鳥島并不孤單,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甚至歐盟都在各自尋找“替代中國稀土”的方式,只是目前真正具備完整技術閉環和經濟可行性的,只有中國一家。
日本想用科技突破與政治意志聯手撬動這一壟斷。難度極高,但不是不可能。特別是在全球產業鏈“去風險化”的口號下,日本如能率先在稀土這一“逆全球化”的核心領域中打開突破口,將有可能獲得未來國際產業新秩序中的主動權。而且,越是在技術最難啃的地方取得突破,越能贏得盟友的尊重與追隨。
但南鳥島并非毫無風險。高壓、低溫、海底沉積不穩定、深海無人機操控極度復雜,這些挑戰遠超以往的淺海油氣開采。更別提如何將抽出的含稀土泥漿高效處理與分離,在成本上達到商業可行性,都是未知數。此外,深海生態破壞風險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在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深海共同體”理念的背景下,若未妥善處理,日本可能在國際環保輿論場陷入被動。
雖然日本試采不會在短期內對全球稀土價格與供需格局造成沖擊,但其象征意義遠大于實質產能。南鳥島的動作可能引發中國在稀土出口、海外資源開發、稀土科技轉讓方面的新一輪策略調整。畢竟,在資源掌控這個問題上,沒有國家愿意被當成“永恒的礦主”。
海底5500米以下,是地球的隱秘疆界。但在國際博弈中,每一寸看不見的資源都將成為可見的博弈籌碼。南鳥島試采,不是一次普通的科學項目,而是一次國家戰略深度轉型的啟動儀式。對于日本,它是一場孤注一擲的“資源突圍”;對于中國,是一次警覺與倒逼;對于全球,它預示著一個前所未有的深海資源競爭時代已悄然開啟。沒有硝煙,卻無比鋒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