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剛進入體育領域的小白,揚子晚報紫牛新聞的記者幸運地搶到了7月5日在南京奧體中心南京對陣蘇州的比賽門票。5號下午3點,體感接近50度的室外,早早到場應援的球迷、保持秩序和引導的安保人員,還有和我一樣穿梭的媒體同行。這在里,不斷聚集的人們把“蘇超”的熱烈推向了頂點。
全場60396位球迷共同的記憶。
高溫下跨越千里的情感紐帶
下午3點,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場暴曬在烈日下,一點風沒有。早上十點吃只吃了一個三明治就奔到奧體,怕自己脫水,下車后在場館的路邊買了瓶佳得樂。還沒走到會場就遇見了今天下午本來計劃采訪的對象——陳立。他被警察和醫療志愿者攙扶著,全身濕透,脖子上貼著降溫貼,他中暑了。記者趕緊遞上剛買的運動飲料,讓他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和水。
記者給黃石球迷陳立遞上電解質水。
陳立來自黃石,與妻子開了8個小時的車來到了南京,自費買了十箱礦泉水要送給現場的球迷。他說,黃石作為“十四妹”,要給“蘇超”十三位哥哥加油。“感謝2020年江蘇醫療隊逆行幫助我們戰勝疫情,這份恩情我們一直銘記在心。”南京比賽的這天早上,夫妻倆人還利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對南京的景點進行了直播,帶黃石家鄉人們一起看看南京的風景。
不論是陳立和妻子的到場支援,還是黃石地標大屏就打出“蘇超加油”的標語。“蘇超”作為一個紐帶,讓千里之外的人再一次鏈接在了一起,完成了這場跨越地理的雙向奔赴。
“散裝”文化點燃了全民狂歡
下午4點半,記者結束了在擠滿了人的咖啡店里站著寫稿的時光,透過前方圍的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群看見了那個蘇超頂流網紅叨叨傅。
“今晚比賽幾比幾?”“你今天支持哪個隊?”遠處一個球迷對著叨叨傅喊著。“南京2:1蘇州”,被問起“今天穿了幾件衣服”,他說,“今天只穿了自己的衣服。蘇州是紅色的嘛!”
“蘇超”火出圈,叨叨傅功不可沒。南京與南通的“南哥之爭”、徐州與宿遷的“楚漢爭霸”、淮安與揚州的“淮揚菜正統之戰”、無錫水蜜桃與南京鹽水鴨的“甜咸信仰之辯”等“熱梗”都有他的功勞。他同時還催生了“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沒有假球,全是世仇”等一大波“全民熱梗”。現在沒人能比“蘇超”更能提供情緒價值,“玩梗”一波接一波,
記者結束對他的采訪后開心的蹭了一張合照發了朋友圈,北京的體育記者朋友留言:“他上周來我們這,穿的還是蘇州球衣!”
叨叨傅讓蘇州“手下留情”。
大學生志愿者傳遞足球記憶
傍晚5點半,記者今天下一個計劃內的采訪對象到了。來自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志愿者們。他們帶著5000余份印有展現南京和蘇州兩市歷史上足球友誼的標識牌、小圓扇和降溫貼來到場館外的草坪、十字路口,贈送給過往的蘇州和南京球迷。
繪畫、制作、分發,這次活動的組織老師蔡蘇瑾說,這是南京志愿者送給蘇州球迷的一封信:“南京和蘇的州足球友誼能追溯到115年前。現場發放降溫物品的都是大學生。他們也是希望讓更多的人記住這份歷史,同時也是希望蘇州的球迷能夠感受到南京球迷的溫度。”
扇面上身著藍色球衣的南京球員和身著紅色球衣的蘇州球員并肩作戰,在中國足球賽發源地——南京,“蘇超”讓這份跨越超百年的友誼繼續。
蘇州和南京球迷一起為比賽加油。
傍晚7點15分,記者結束了場外采訪,開始進入內場。左腕手表的心率和壓力提醒不時地在震動,消耗了八百多大卡,比平時運動時跑個十公里都消耗掉多。
記者體驗了“蘇超”熱力爆表的一天。
盡管有些疲憊,但一進賽場,記者立刻被現場的球迷熱情震撼到了。6萬多球迷現場齊唱國歌的場景、全場球迷做人浪擺動的場景、蘇州球迷高喊“繼續戰斗”的場景,都令人終身難忘!賽后,記者也加入到和現場觀眾一起收拾、帶走垃圾的行動。看著收拾得干干凈凈的看臺,記者第一次真切地體會到了足球的魅力。在“蘇超”的賽場上,每個人都在想著能為足球做點什么,每個人都在用心呵護著每一點進步!這或許是“蘇超”最珍貴的地方。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