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直新聞消息,2025年6月的西太平洋海域暗流涌動。一艘名為“斯佩”號的英國近岸巡邏艦,竟同時在兩個敏感海域“刷存在感”——6月18日高調穿越臺灣海峽,不到一周后又現身南海。這艘滿載排水量僅2000噸、被軍事專家評價為“無實際戰(zhàn)力”的小型艦艇,其行動軌跡卻透著一股反常的強硬姿態(tài)。英國外交大臣戴維·拉米緊隨其后在議會放話,聲稱英艦未來將在臺海和南海執(zhí)行更多“航行自由行動”。更引人注目的是,6月24日英澳兩國軍艦首次公開在南海聯合行動,“斯佩”號與澳大利亞“悉尼”號驅逐艦并肩巡航,以“維護海洋法公約權利”為名高調宣示存在。
“斯佩”號(資料圖)
這艘銹跡斑斑的巡邏艦,本質是場精心策劃的政治表演。英國既無實力也無必要在亞太直面中國,其行動邏輯直指華盛頓——通過軍事挑釁向美國“表忠心”,試圖在“印太戰(zhàn)略”中搶占一席之地。諷刺的是,美國對日英等傳統盟友實行的卻是赤裸裸的“命令式合作”。日本防衛(wèi)省臨時取消7月初美日高層防務會晤,直接導火索便是美國突然要求日方防務支出從GDP占比3%提升至3.5%。西方陣營內部的裂痕早已公開化,美國在貿易戰(zhàn)、防務負擔轉嫁問題上持續(xù)“以鄰為壑”,盟友關系淪為單方面索取的工具。當英國政客沉溺于冷戰(zhàn)式“表忠”表演時,卻忽略了最關鍵的利益命題:這些挑釁帶來的戰(zhàn)略風險,是否真能換來對等的實際紅利?
幾乎在英艦穿越臺海的同時,解放軍展開一場震撼性演練。6月19日至20日,46架次軍機越過多條傳統航線進入臺島周邊空域,6艘軍艦同步展開繞臺行動。這是自2024年10月以來解放軍在臺海最大規(guī)模力量展示。軍事專家白孟宸點破了深層含義:這些數字背后是立體作戰(zhàn)體系的實戰(zhàn)化檢驗。每一架次戰(zhàn)機背后可能聯動著電子壓制、遠程打擊、無人機協同的戰(zhàn)術編組,在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中驗證戰(zhàn)場掌控能力。這種演練節(jié)奏穩(wěn)定、目標清晰,遠非臨時應對的“秀肌肉”,而是按年度計劃推進的體系化戰(zhàn)備升級。
中國臺灣地區(qū)(資料圖)
除此之外。茂名海事局于6月21日發(fā)布航行警告:23日6時至23時,南海指定海域實施實彈射擊訓練,禁止任何船只進入。這份簡短通告沒有多余辭藻,卻如重錘般宣告主權底線——在解放軍劃定的彈著區(qū)內,“航行自由”的戲碼必須讓位于實彈火力覆蓋。這種回應直指核心矛盾:南海航行自由本無問題,域外國家卻借機拼湊軍事小圈子,將和平口號異化為武裝巡游。當英國巡邏艦與澳大利亞驅逐艦在波濤中并駕齊驅時,中國用劃定禁區(qū)的實際行動表明:任何誤判都將付出真實代價。
解放軍在臺海、南海的行動始終保持著驚人一致性——既有雷霆手段,更顯戰(zhàn)略耐心。無論是50架次軍機的體系化演練,還是實彈射擊的禁區(qū)設定,都遵循著可預期、有節(jié)奏的防御邏輯。當某些域外國家把艦船當作政治籌碼時,中國正用實戰(zhàn)化訓練構建拒止能力:臺海方向的多機種協同驗證聯合作戰(zhàn)體系,南海的實彈射擊則錘煉區(qū)域控制力。這種力量不以擊沉某艘巡邏艦為目標,而著眼于讓任何挑釁者在火控雷達鎖定的瞬間清醒意識到——中國主權紅線絕非可試探的“虛擬邊界”。
中國臺灣地區(qū)(資料圖)
回望2025年仲夏的這場博弈,英國“斯佩”號的軌跡已成時代隱喻——一艘老舊艦艇的虛張聲勢與解放軍實彈禁區(qū)的硬實力,構成新海上秩序的鮮明注腳。當拉米在議會侃侃而談“自由航行”時,或許該重溫本國那句著名政治格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當盟友關系淪為單方面納投名狀的工具,當軍事冒險背離國家根本利益,所謂“強硬姿態(tài)”終將在鋼鐵般的區(qū)域拒止能力前撞得粉碎。畢竟歷史早已證明:在主權國家的紅線面前,任何“不撞南墻不回頭”的賭徒,終將以頭破血流收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