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前村:破繭成蝶的產業轉型啟示錄
7月3日,赴宜豐縣新昌鎮窯前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隊在窯前村調研走訪。這座曾被群山環抱的傳統村落,正以“毛竹+包租”雙輪驅動的特色路徑,講述著從閉塞山村到活力社區的蛻變故事。
(圖為村委會委員講解村內情況)
追溯過往,窯前村曾長期依賴農耕經濟,村民守著山地資源卻難改貧困面貌。轉機始于對毛竹產業的深度挖掘——從最初肩扛手伐的原竹售賣,到創辦家庭作坊生產竹筷、竹筐等初級制品,村民逐步叩開產業增收的大門。“一根毛竹從山里到集市,利潤翻了幾番。”村委會委員的講述,道盡早期轉型的艱辛與突破。
2018年土地征收后,窯前村迎來關鍵轉型期。村里創新推出土地流轉與房屋包租模式,吸引企業建成毛竹深加工基地,將竹材轉化為竹地板、竹家具等高端產品,產業鏈價值提升近10倍。包租經濟不僅讓村民年均獲得數千元租金,更創造了家門口就業崗位,外流勞動力開始回流。“廠房建在村口,老人能收租,年輕人能上班。”支部副書記的話語間滿是欣慰。
(圖為窯前村宣傳欄)
如今的窯前村,毛竹加工車間機器轟鳴,包租民居整潔有序,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較十年前增長20倍。從“靠山吃山”到“產業興村”,這座山村用實踐證明:立足資源稟賦的創新轉型,正是鄉村振興的破題密鑰。
圖文|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赴宜豐縣新昌鎮窯前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隊
一審|李濱煜
二審|肖紅梅
三審|程欣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