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平臺上出現了中國新型水上飛機的新照片,展現出這架飛機的新視角。
中國新型水上飛機照片。
6月30日,《海軍新聞(Naval News)》發表一篇文章,首次介紹這架神秘的水上飛機。當時,這架水上飛機停在渤海一碼頭上,機頭部分被前景的一艘船只遮擋。從設計上看,這是一架地效飛行器,蘇聯以研制這種飛行器而聞名。不過,關于地效飛行器的設計和戰術應用并沒有真正得到大規模應用,現在,我們正在經歷大型地效飛行器的復興,該機可以在水面上方高速飛行,擁有相當高的飛行效率。
同時,美國正在研制的“自由升降機(Liberty Lifer)”就是一種地效飛行器,設計團隊希望它能夠發揮航程優勢,將重型貨物、人員運送到西太平洋的偏遠地區。如果該機能夠最終服役,將有助于緩解美軍在廣闊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作戰時面臨的一些后勤困境。
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
就中國正在測試的這架神秘飛機而言,其外形尺寸與新型兩棲飛機AG600大致相當,后者旨在執行補給、搜救和滅火等任務,重點將部署在南海地區。這種地效飛行器似乎非常適合部署在沿海地區,執行類似的任務。
當地效飛行器低空飛行時,利用水面上方的稠密空氣增加升力并減少阻力,同時始終處于水面/陸基雷達的探測范圍之外。考慮到它是一架飛機而非船只,所以不會受到水雷、潛艇等攻擊。即使在相對安全的水域,這樣的威脅仍然存在。不過,在高烈度戰場上,它的生存能力相對較低。
保存至今的“里海怪物”——“903工程”地效飛行器。
如果中美爆發戰爭,中國是在本土作戰,廣闊的近海區域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可通航的狀態,對于美國而言情況則完全不同。正因為如此,即便在高烈度對抗的情況下,地效飛行器仍具有使用價值:可以為偏遠島礁提供后勤補給,并且擅長搜救被擊落的飛行員和其他人員。甚至在爭奪制海權和反潛作戰中,它也具有實戰價值。
6月底出現在網絡平臺上的地效飛行器尾部照片。
關于這架神秘的飛機,最大爭議在于它是否采用噴氣式發動機。從尾部照片來看,似乎證實了這一猜測,但我們認為這還不足以下定論,因為它可能會采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只不過還沒有完全安裝完畢。不過,對于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來說,排氣口似乎過大了。
即使通過最新的正面照片同樣難以下定論:發動機短艙前部可能存在槳轂狀結構,這可能表明它是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發動機短艙頂部還有一個進氣口,如果是噴氣式發動機,那么每個發動機短艙都有兩個大型進氣口,這看起來很奇怪。它很可能使用了一種新型混合動力推進系統,這對于地效飛行器來說確實具有合理性。必須強調的是,目前的兩張照片相當模糊,無法分辨細節。這架地效飛行器是否采用噴氣式發動機,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中國“飛魚8”地效飛行器,尾翼部分與新型地效飛行器類似。
這架地效飛行器有一個由水平尾翼連接的V形垂尾,這在同類飛行器的設計中并不少見。翼尖有兩個大型浮筒,機身中部兩側似乎還有較小的浮筒。機鼻或許是其設計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外形顯然是為了提升效率而進行了優化,這符合現代航空設計理念。該機極可能大量采用復合材料結構,這不僅有助于減輕重量、增強啟動性能,還能實現一定的雷達隱形功能。我們能夠看到典型的水上飛機階梯式船體設計,機身側面開設大型艙門,既便于貨物運輸,也利于救援落水人員。
“自由升降機”概念圖。
值得注意的是,這架地效飛行器很可能是技術演示原型機,旨在測試各種設計方案。它甚至可能是縮比模型,或者至少是為了更大的設計方案進行技術驗證。就這一點而言,它與五角大樓正在研發的“自由升降機”超大型地效飛行器有著明顯的相似之處。
“渤海怪獸”推測圖。
以上就是我們對這種神秘的“渤海怪獸”的全部推測。正如中國泄露的任何新型飛機一樣,我們應當可以在未來幾周內看到陸續出現的該機的清晰圖像。
“渤海怪獸”推測圖。
綜合來看,“渤海怪獸”很可能采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