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海軍新聞”網站報道,社交媒體流傳的最新照片顯示,中國新型地效飛行器已經顯露崢嶸。該地效飛行器采用飛機式氣動布局,機翼上方設置有4臺噴氣發動機。《海軍新聞》網站為其送上了“渤海怪獸”的綽號,并推斷其主要用途集中對海導彈打擊、物資裝備輸送,兩棲登陸作戰等方面。
當飛機起飛、降落和貼近地面飛行時,會出現一種附加升力,使升阻比增加,誘導阻力減少,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地面效應”。越靠近地面,地面效應便會越強?;凇暗孛嫘崩碚摯呱说匦эw行器(民用領域稱作地效翼船),與飛機、艦船相比,地效飛行器擁有速度快、氣動效率高、經濟性好、隱蔽性強、運輸效率高等優勢。
意識到地效飛行器的與眾不同后,幾十年來世界各國展開大量研究,其中蘇聯在該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蘇聯先后研制出了30多個地效飛行器型號,其中包括被西方國家稱為“里海怪物”的KM型地效飛行器,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地效飛行器,最大起飛重量高達540噸、航程1500千米,抗浪高3.5米。
此外,蘇俄還發展出了903項目—“雌鷂”(又名花尾鴿)地效飛行器。其機背處安裝有3套KT-152雙聯裝3M80或3M80M“白蛉”超聲速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在垂尾頂部“音樂臺”超視距雷達的幫助下,能對敵方大中型水面艦艇予以致命一擊。不過,無論“里海怪獸”還是“雌鷂”項目,隨著蘇聯解體都未能繼續下去。
中國在地效飛行器研制及運用領域,同樣也稱得上經驗豐富,不過相比蘇聯的大型化發展路線,中國要顯得穩健許多,即專注于小型化與可行性。例如中航工業605所開發的DXF100型,主要用于客貨運輸,是中國第一種投入商業生產運營的民用型地效飛行器,自2000年面向市場以來,已累計載客15000余人,安全性極為出色。
由中船702所研發的“信天翁”-5號實用型地效飛行器,于2003年建成試航,并于同年(另一說為2004年)裝備邊防巡邏艇大隊,主要承擔邊境救援、巡邏、緝私反恐等任務?!靶盘煳獭?5號只建造了1架,同樣邊防部隊也曾向媒體坦言稱,在實際操縱使用“信天翁”-5號的過程中,仍不免會發生意外。
地效飛行器在軍事領域的用途主要由以下幾點組成:一是兩棲登陸作戰。二是海上兵力運輸。三是水面機動攻擊。四是充當海面機動預警平臺。五是充當海基導彈發射平臺。六是化身地效航母。另外,地效飛行器也能遂行偵察反潛、警戒巡邏、排雷破障、布雷保障、搜索救援、醫療后送等任務,理論上前景一片光明。
新型地效飛行器采用了飛機式氣動布局,這種布局一般以小展弦比單翼與高置平尾為主,例如“信天翁”-5號就是典型例證。其機身采用多斷接船體,并通過動力增程技術來實現短距起降。新型地效飛行器明顯使用了上單翼設計,可見其研制單位(疑似為中船702所)對此進行了優化。
新型地效飛行器采用4臺噴氣發動機,估計與提高航速有關。目前在役的多款國產地效飛行器,不論民用還是軍用,航速一般在150~200千米/小時之間,更多要考慮其安全性與經濟性,水上飛行速度都不是很快。反觀新型地效飛行器則瞄準航速指標發力,可能與未來的沿海登陸作戰和后勤保障等任務有關。
早在1984年,蘇聯海軍造艦總局曾向蘇聯海軍總部提出過一個雄心勃勃的武器計劃,在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各組建一支反艦導彈地效翼船兵團,各建造22艘花尾鴿903型地效翼導彈艦,每艘可負載6枚射程120公里的3M80“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蘇聯海軍計劃在2000年前后組建完畢兩個裝備120艘大型地效翼船的海軍航空兵師。但后來蘇聯解體了......
大家想象一下,上百艘高速地效翼船貼近海面,以500公里時速飛馳,向400公里外的航母目標發射超音速反艦導彈,會有什么感覺?
經過半個世紀多的發展,世界各國均在地效飛行器上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始終沒能得到廣泛運用,究其原因,應與自身定位尚不清晰、關鍵技術仍需攻克等有關。例如經濟性不太好,抗浪能力不足,無法全天候作戰。
但隨著新型材料和創新技術的誕生,地效飛行器有可能在未來再次扮演關鍵的交通工具或武器角色。如果材料和適航性得以解決,地效翼船這種集飛機與艦船之長的新概念武器裝備,在未來戰爭中可大量運用并引發海上作戰方式的重大變革??缭绞桨l展我國軍用地效翼船,可推動我新軍事變革的進程、提高我軍的海上快速機動能力。“渤海怪獸”顯得意義重大,將會在臺海、南海方向上發揮出巨大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