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通三項舉措扎實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
青海新聞網·江源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記者從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獲悉,大通縣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與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深度融合,在認真落實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農業農村部關于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專項行動的部署及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相關會議精神的基礎上,通過“學習賦能+制度規范+清查整改”三位一體模式,以筑牢組織領導根基、全面開展精準清查、規范財務運行機制三大舉措扎實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同步強化黨員干部政策理論與業務能力建設,全面摸清農村“三資”底數。截至目前,所有村已實現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村委會賬務分離,獨立建賬、獨立核算、獨立運營。
構建專班推進機制,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強化多方聯動效能,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全面排查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突出問題。統籌協調推進精準清查和財務記賬工作,凝聚齊抓共管合力。為深入摸清“三資”底數,規范清查流程,組織各村對資金、資產、資源進行全面清查,確保清查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并建立健全“三資”管理臺賬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經清查,2024年全縣農村集體資產總額26.25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11.57億元;資源性資產集體土地總面積179.94萬畝(12萬公頃)。同時,進一步提升“三資”監管水平,統一記賬標準,加強代理記賬服務,截至5月底,累計排查發現各類問題422個,堅持“發現即整改、整改即銷號”,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時限清單”三本臺賬,明確整改措施、責任單位及完成時限,確保每個問題可追溯、可量化、可考核。
通過精準清查和規范記賬,實現“三資”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信息化。其中,累計挽回集體收益594.036萬元,形成“排查—整改—評估—提升”的工作閉環,有效解決資產權屬不清、合同履約率低等歷史遺留問題,全縣“三資”管理規范化水平顯著提升。
(來源:青海日報)
(王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