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張小玲 實習生何昕怡 “全域推進數字化發展,高標準打造數字龍華”作為龍華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重要戰略進展如何?龍華區科創局近日透露,龍華區通過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累計已推動近百款AI產品進入應用場所。今年以來,已儲備第四范式、鏡識機器人、上海哇嘶嗒科技、智動未來、諾亦騰科技等多家具備核心技術和競爭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企業項目。在街道基層治理層面,龍華區各街道也是率先全面鋪開通過AI技術及培訓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務精度。
推動近百款AI產品進入應用場所 落戶多家重量級企業
龍華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全域推進數字化發展,高標準打造數字龍華,高水平建設中軸新城,高站位推進深圳都市核心區建設”重要戰略。面對持續火爆的人工智能,龍華區這一重要戰略推進如何?龍華區科創局透露,在產業生態構建與應用推廣上,龍華區通過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累計已推動近百款AI產品進入應用場所。同時正以人工智能技術重塑城市治理范式,通過構建 “1+4+N” 智能體系,打造教育、醫療、城市、法院等4個領域專屬模型,賦能N個業務場景,將AI技術深度融入城市治理全鏈條。在企業招引與儲備上,近兩年,龍華區重點招引了科大訊飛、北電正光、新如影、南航深圳研究院等一批人工智能、機器人重點企業和科研機構約8家。
今年以來,已儲備第四范式、鏡識機器人、上海哇嘶嗒科技、智動未來、諾亦騰科技等多家具備核心技術和競爭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企業項目。截至目前,第四范式已落地中正廣、范式領航2家企業,并正在注冊一家新主體;諾亦騰公司、新加坡陳思為團隊智動未來已落地錦繡科學園。
龍華區科創局介紹,在產業規模與企業培育方面,龍華區構建了多層次的科技創新生力軍培育體系,逐步形成了以產業應用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基礎軟硬件為支撐的人工智能產業鏈。目前,區內人工智能及機器人企業達591家,其中“四上”企業360家 ,2024年產業增加值達41.8億元。
從產業鏈環節來看,基礎層“四上”企業35家,擁有寶德、華傲、盤古龍華等代表企業;技術層“四上”企業38家,代表企業如科大訊飛、富瑞姆、神目信息、創視智能等;應用層企業287家,代表企業如富士康系企業、美團系企業、鴻普森、樂聚機器人等。行業應用方面,在智能制造、智能安防、智慧交通等領域形成突出優勢,代表企業如工業富聯、萬佳安、捷順等。智能終端產品方面,龍華區企業也在加速發展,在智能機器人、數字人、智能無人機等領域涌現了美團科技、海思科、樂聚機器人、鴻普森、啟迪數字、容祺智能等代表企業。
下一步,龍華區將繼續發力,不斷完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推動人工智能與各領域深度融合,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龍華區將實施人工智能及機器人“1+2+6+100”行動計劃:以企業為主體,推動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突破1000家,打造龍華中軸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集聚區;以基礎研究為支撐,培育建設2家以上具備全國影響力的高水平科研平臺;以協同創新為主線,培育建設6個以上協同創新平臺;培育抓好場景創新,持續打造100個以上人工智能及機器人創新應用場景。
AI + 政務服務:技術重塑基層治理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街道基層治理層面,龍華區各街道也是率先全面鋪開通過人工智能的培訓及技術應用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務精度。
為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轉型,以科技創新賦能政務服務,近日,民治街道在龍華區率先全面接入DeepSeek AI功能,實現在行政執法、公文處理等核心業務領域的多場景創新應用,推動人工智能和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基層執法面臨著執法力量有限和監管對象復雜的雙重挑戰。為此,民治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依托DeepSeek AI助手,打造“AI輔助法律服務”平臺,通過法律智庫、案例中樞、分析引擎“三擎”驅動,打造“法規智能檢索-案例精準推送-訴求科學研判”全鏈條智慧法治系統,不僅大大提高了執法效率,還確保了執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讓執法工作更加精準、高效。在行政辦公領域,民治街道引入DeepSeek AI助手后,利用其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智能算法,能夠快速、精準地完成公文的撰寫、校對和排版工作。針對政府公文“一字一句皆責任”的特殊屬性,以及“文不過夜、事不隔天”的效率要求,DeepSeek AI助手在公文領域作用明顯。
為進一步提升督查工作效能,觀瀾街道新瀾社區紀委積極探索創新督查方式,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借助AI技術賦能,通過制定針對社區工作人員工作期間電動車使用的交通安全督查計劃,進一步豐富和拓展督查實踐路徑,賦能督查工作提質增效。借助AI技術,觀瀾街道新瀾社區紀委通過輸入深圳交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常見的電動自行車交通不文明行為,AI輸出確定常見的是否佩戴頭盔、是否存在酒駕醉駕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場景,并生成相應的檢查督導計劃。同時提醒要求社區工作人員不僅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還要成為交通安全的傳播者,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身邊的人,共同營造文明安全的交通出行環境。
龍華區大浪街道水圍社區積極探索AI助力社區調解工作,在接到群眾來訪訴求后,社區調解員積極運用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生成調解建議方案,分析矛盾焦點,參考其調解思路和整合歸納的相關法律法規依據,抓住調解個案的核心關鍵點和調解步驟,最終“運籌帷幄”解決了糾紛,大大提升了調解效率。大浪街道將不斷探索政務服務和基層治理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設,通過AI技術延伸服務居民的“陣地”和“觸角”,讓“AI+政務”服務更可感可用,成為實實在在融入群眾生活的“超級助手”。
AI 技術培訓:構建基層數字化能力矩陣
為切實提升基層員工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職業技能,龍華區多個街道深度融合 AI 技術應用場景,創新開展系列 AI 應用專項培訓課程,覆蓋多元職業群體。
龍華區福城街道總工會以“惠工AI夜校”為基點,構建“三維賦能”AI技能培育體系,不僅為企業定制AI應用課程,引進教師走進車間授課,還在黨群服務中心開設AI課堂,輻射周邊職工與居民。自2024年底“惠工AI夜校”課程開設以來,章閣社區開展AI課程33期,線下惠及職工2100余人次。
2024年底,外賣小哥段志軍在街道的騎手群中看到“惠工AI夜校”的通知后報名,他總是身穿騎手服、騎著電動車準點趕到。在AI夜校課堂,段志軍不僅學了無人機相關理論知識,還進行了模擬飛行操作。在福城街道章閣社區,“惠工AI夜校”公益課程幾乎成了“熱門資源”。每堂課60個名額,常常不到10分鐘就一搶而空。學員中有騎手、一線工人,也不乏工程師和社區居民。他們白天奔波在城市各處,夜晚圍坐在教室屏幕前“充電”,學習AI知識。
“課程內容涵蓋從AI辦公、圖文生成到視頻剪輯與智能體工作流,每一節都‘干貨滿滿’。”在深圳市賡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擔任生產及物料控制工作的黃蓉直言,學習AI后,她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今年4月,在福城街道舉辦的第二屆勞動技能系列賽——AI技能競賽中,黃蓉僅用3個小時,就完成了一個以“慶祝工會百年”為主題的視頻作品,從文案構思、圖像生成到剪輯配樂,幾乎都由AI協助完成。
龍華街道總工會則聯合富康社區工聯會,在金學成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舉辦“青鳥夢工廠”DeepSeek系列技能培訓課程,吸引120余名職工參與。培訓共分4期進行,每期培訓精準服務特定職工群體,分別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場家長、職場新人和管理人員四類核心群體進行賦能,通過專業授課老師“理論+實操+競賽”三維教學法,有效構建“技術+場景”模式,推動AI落地的學以致用的完整閉環。“參加培訓后,我對AI的理解更深刻,操作技能更扎實,AI并非遙不可及,我們可將AI融入日常工作、提升效率。”一位企業職工參加培訓后說道。
做簡歷耗時、剪視頻頭疼?觀湖街道新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推出的公益項目“青年AI賦能成長計劃”,聚焦智能辦公與視頻制作,吸引轄區130余位創業者、青年職工、帶娃家長、應屆生及待業人員擠滿課堂。首期AI智能辦公營主打“零基礎速成”。深圳市遠東培訓學校高級講師齊雙喜現場演示:將雜亂會議錄音拖入AI工具,1分鐘自動生成條理清晰的紀要文檔;輸入幾個關鍵詞,30秒產出風格統一的PPT模板;商務計劃書、勞動合同等專業文書均可一鍵生成模板。“優化后的簡歷投出3天就收到5個面試!”應屆生小陳點贊道。創業者王先生更現場算出“效率賬”:“過去請人做銷售數據圖要花2000元,現在AI10秒搞定。”
“AI工具正成為就業創業‘硬通貨’。”新田社區負責人表示,此次培訓為四類群體量身定制解決方案:創業者省萬元推廣費(AI設計+視頻制作),帶娃家長碎片時間賺零花(短視頻副業),應屆畢業生優化求職武器庫(智能簡歷+作品集),待業人員打通數字新職業(零基礎轉行敲門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