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房哥」是本地購房服務平臺,買房、裝修就找房哥。
小助手V:fangsanmei2020,買房提問,裝修咨詢聯系。
《木蘭辭》的最后一句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本意是形容大家與花木蘭相處多年,不知對方是女子,即不辨雌雄。
雌雄難辨四個字,用在西安90后家長的名校+擇校困擾里,也相當貼切,誰是名校,誰是名校+,誰是名校++,都掛一個牌的情況下,分清是爺爺,爹爹,還是兒子,要費一番功夫的。
到底是真的分不清,還是難得糊涂,這個疑惑,逐一解開。
名校情結
每一個追逐名校的家長,腦子里都刻著孟母三遷的典故,可見從漢代至今,父母對孩子成長環境的重視。
壹
教育大省,天然引力
無論是過去的科舉,還是如今的高考,本質是選拔,成績決定一切,過去經濟高速發展的20年,好大學本身又代表了可以脫離體力勞動,獲得更好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這種現狀又倒逼家長追逐名校。
回到西安,作為西部五省的唯一大城市,64所高校、354所初中,1169所的小學的規模, 讓西安具備天然的教育吸引力,河南,甘肅、青海,新疆來西安求學,也是思維慣性。
尤其是小學,初中階段,在學校這點,西安不是西安人的西安體現的很真實。
過去,西安基礎教育投入有限,但戶口限制很嚴,上學矛盾并未突出,名校,非名校,大家在各自穩定的社區,村子里各行其道。
貳
百萬人口,供不應求
變化出現在2018年,隨著西安搶人大戰,落戶新政,西安人數量迅速增加,當年一月,新增人口突破三十萬,堪稱閃電速度。
根據統計,2017年西安常住人口830.54萬,2024年為1316.76萬,七年時間增加約480萬。
這其中包括原本在西安生活,但未落戶的,還有不少外來省份落戶的新西安人,西北五省居多。
很多人對480萬這個數據沒什么概念,以大家都熟悉的蘭州為例,2024人口約443萬,相當于西安在過去七年時間,增加了一個甘肅省會蘭州的全部人口數量。
放在全國,這個人口凈流入數量,人口總數也是排名在前的,即便是到了2024年,西安還有8.94萬的新增。
所以西安的房價過去快速上漲,西安城區內人擠人,地鐵排隊不是幻想,根源就是西安的人變多了,年輕人多了,對教育的需求也就更多了。
名校+履歷
因此,2019年開始,《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發布,計劃新建新建、改擴建430所中小學幼兒園,預計增加學位38.95萬個。
學校的硬件建設很快,以高新為例,2020年,新建學校50所,其他區也是奮起直追,各種數字系學校陸續建成,人口增加帶來的學校不夠問題得以緩解。
但老師呢,如何速成,除了加大招聘力度外,名校+落地,解決新建學校師資,教學經驗,教學履歷不足的問題。
各個老牌學校組成教育聯合體,教育集團,老帶新,手把手幫扶新建西校,也就有了大家熟悉的各種類型的名校分校。
原則就是老學校+新學校,好學校+弱學校,不好不差不用+,如今已是2025年,到處五大名校+,名校分校的現狀,都是成果。
從出發點和成果來看,還是很成功的,2024年媒體報道,西安已組建緊密型“名校+”共同體928個,教育集團101個,市級“名校+”共同體332個,惠及學生120余萬人。
要選房,先問房,要賣房,先聊房,市場泥沙俱下,和房哥聊聊,補全信息差。
(私聊房哥,一對一溝通)
對于家長而言,接受度也很高,過去老牌名校資源僅局限在少部分區域,少部分人手里,極少數的好學校,更多的普通學校,讓普通人望塵莫及。
雖然知道名校養成是師資,生源,管理三要素的多年養成,新建校不可能含金量100分,但相比過去的不及格,如今60分萬歲已是很好結果。
新建學校,名校+的出發點很好,但這些年,隨著雌雄難辨,疊加土地經濟,房價影響,經有點念歪的意思。
誰是含金量100分,誰是80分,誰是60分,誰是不及格,有點分不清了,各類頭部,優質,一類,二類的學校排名,來源不明,數據不明,在各類中介和下崗教培人員的直播間里,影響家長判斷。
誰是名校
西安素有五大名校的傳統,名校的更遠是因為高考成績,常出高考狀元,雖然不讓大肆宣傳,但家長的小圈子里流傳很廣。
名校本身值得是高考,中考看成績,不看學區,但慣性思維下,好大學因為好高中,好高中因為好初中,好初中因為小學好,小學好幼兒園也不能差,唯獨沒有人覺得家庭底子影響擇校上限。
高中的含金量本身,還是有排名依據的,即省級標準化高中和省級示范高中,類似于開發商的資質二級,一級等,牌子本身是對學校管理、課程改革、隊伍建設、教研教改、人才培養的綜合考量。
最高的省級示范高中,截至統計,陜西省共計122所,西安范圍內,除省屬的西安中學外,還有43所,西工大附中、交大附中、高新一中、師大附中、鐵一中等都在里面。
剩余是大家熟悉的八十五中、八十三中、一中、三中、七十五中、二十六中、六中、長安一中等等。
(陜西省級示范高中西安部分)
2023年7月又增加了建大附中、西電附中、西航一中、高新三中、遠東二中、東城一中、經開一中、臨潼中學。
雖然上述學校在成績,家長口碑,地域上各有差異,但都算西安一梯隊的高中,一個最簡單的名校判斷,首先看是不是省級標準化高中,再看是不是省級示范高中,相當于官方認證。
最后再看上述學校附屬的附中,以及各類分校,名校+,教育聯合體,再到小學。
這些學校的共同特點,都是辦學歷史悠久,多年畢業生,穩定成績,優秀校友無數。
以碑林區朋友熟悉的26中為例,1941年成立,17年晉升省級示范高中,名校+以后,與原市93中學、太乙路中學組建成為26中“名校+”共同體。
那么問題來了,掛了26中的太乙路中學,93中算名校嗎?
再看一個新的例子,2020年,港務引進名校,大家熟悉的鐵一陸港,鐵一名校+陸港新建校不久,2021年,鐵一陸港又與77中組成共同體,命名為鐵一中陸港中學市77中分校。
2023年,新建的陸港五小,又委托鐵一陸港管理,2024年,陸港八小又成為鐵一陸港小學南校區。
又一個問題來了,鐵一中是名校,鐵一陸港是名校+,那陸港五小、77中算不算名校++?
作為家長而言,都掛鐵一中招牌,但你真的分得清嗎?
名校養成
對于一個真名校而言,如同一個500強公司,三要素里管理、師資、生源缺一不可,同時還需要時間,成績,甚至是掐尖等方式沉淀多年。
教育本身不是造車,磨具好,工藝新,出品的車都一模一樣,教育屬于手藝活,老師的見識,經驗,閱歷,學生的天賦,能力,條件,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管理理念,方式可以輸出,一校多長,副校長到分校任校長,年級組長任教導主任,升一級的同時,管理理念,教學方法可以輸出。
壹
師資也看工資,講奉獻也看待遇
師資本部支持外,剩余的主要靠新招聘,再培訓,多交流,多學習,從研究生畢業到課堂,老師也是新人,和學校,同事,學生的磨合都需要時間。
最終經歷過多屆畢業生后,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辦法,最終在成績體現。
對于老師而言,還有更現實的問題,那就是編制和待遇問題,公辦學校,通過事業單位開始的有教師編,管委會有合作制(管委會簽),合同制(學校簽),這里面又有直簽、臨聘和勞務派遣。
編制本身是級別,更是待遇差異,老師是一個既講奉獻,也要養家糊口的行業,五大的師資穩定,經驗豐富,編制的原因想必是有的。
貳
名校需好生源,什么班更重要
再說生源,對學校而言,這也是最頭疼的問題,再強的好學校,也架不住生源一般,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西安中學。
1907年建校,1954年更名西安中學,確定為省教育廳直屬重點中學,2009年成為首批省級示范高中,學校官網顯示,特級教師11人,高級教師161人,省級名師5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7人,省級教學能手36人。
這個歷史和配置放在西安,都是不輸五大的存在,但西安中學搬到北郊后,知名度反而弱了,
一個原因,低分數線,辦民營班收學費,增加了收入,但生源門檻變低,2023年后,才取消民營班,另一個原因,過往穩定生源輸出的愛知中學和經開第一學校,也轉公,生源不再頂尖。
頂級老牌名校尚且如此,新建名校+學校,想要最短時間內出成績,篩選生源+分班是最快的辦法,比如其他分校的生源,在新建學校就讀,撐起成績,平行班則以買房劃學區的為主,分層教學。
等中考成績出來,家長集體顱內高潮,某某學校牛逼,雖然是新學校,但你看,成績騙不了人,仔細一問,是創新班的,學區班該咋樣咋樣。
這也是眾多新建名校+的現狀,進了名校,進不了頭部班,買了房,安心在平行班,說到底,學校看重的是成績,是天賦,是學習能力,這不是買學區房能帶來的。
對家長而言,只能說多了一個機會,賭一賭天賦,萬一從學區班就越級到重點班了。
是不是有些雌雄難辨,到底什么是名校,什么人能進名校,什么人適合名校?
名校祛魅
這兩年網上流行一個詞叫祛魅,即消除對人或事物的盲目崇拜和美好幻想,揭示其真實面貌的過程,簡單說就是不再盲目崇拜。
這個魅大到奔馳,寶馬才算豪車,小到蘋果,三星才是洋貨,什么女生只用SKⅡ,不用百雀羚……
隨著消費觀念轉變,收入下降,對于各種高溢價的東西,大家集體祛魅,比亞迪,理想也挺好,百雀羚,蜂花也能用,小米,華為更好用,具體到房子上,對名校+學區房祛魅也勢在必行。
名校+的本質除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變相下放外,也利于新區建設的土地,房產銷售,人口導入,增加地方收入,產業招商能力,整體利大于弊。
看看鐵一陸港,鐵一曲江,鐵一金灣周邊的買房熱情和房價,名校深度綁定房價,不是個例。
但也有買房失誤的案例,典型的高新31小,11初,起初掛一小,一中的牌子,后又摘牌,熱議后再扶持,學校經歷風波,周邊房價更是一波三折。
好學校是成績,生源,師資,管理共同作用的結果,城北的經開第一學校,經開一中,城東的三中,城西的遠東,慶安等等,支撐學校還是家長口碑。
對于已經生活在城市的90后家長,高考重要嗎,當然,為孩子多一個選擇機會,開闊眼界的機會,但是唯一的路嗎,不一定,當下小學,中學,高新,甚至大學的各種擴招下,學歷嚴重貶值。
2013年我畢業的時候,研究生還是香餑餑,現在已經遍地都是了,到90后孩子走向社會時,學歷是第一敲門磚的固有觀念很難成立。
更多比拼的是誰有健康的身體,飽滿的熱情,良好的三觀,洞察能力的眼睛,這些都不是在學校里能學到的。
過往,考上大學,才能走出農村,擺脫體力勞動的思維慣性,已悄然變化,辦公樓里碼字的真的有農村做直播的收入高?還是天天擠地鐵的碼農過得比自己開店的老板要好?
這些都是90后這一代家長要深刻思考的問題,我們希望有更好的教育,但不要迷戀名校,我們希望有更好的發展,但成績不是唯一,有可能是繼承。
萬一,90后就是最卷,最拼,最內卷的最后一代人呢?
多卷自己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是心靈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但當下的本質顯然錯了,是都要上五大名校,是都要考100分,是都要爭第一。
兒子幼兒園放學,問我:爸爸,我們班同學都考了100分,我只有80分,你不會怪我吧。
我一愣,挺開心,世界上那么多100分,只有你是80分,挺好的,爸爸繼續卷,你以后多繼承!
【樓盤點評】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裝修報告】
● 戶型解析: | | | | | | | | |
● 實景/設計案例: | | | | | 悅 | | | |
聲明: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作者:晴明
房哥1對1咨詢通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