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杯臨近,國足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這次輿論的火力集中在后腰人選上——為什么久爾杰維奇寧愿讓狀態平平的徐新首發,卻把本賽季中超助攻王李源一晾在一邊,這操作讓不少懂球的球迷直呼看不懂,甚至有點火大,畢竟李源一的表現,放在聯賽里那就是頂流的存在,結果到了國家隊還是“陪跑,這種劇情,多少有點讓人想起往年國足的“玄學用人,你說巧不巧,換個教練,爭議還是原來的味道
先簡單復盤下兩人的基本盤,徐新本賽季在上海海港表現只能說一般,防守能力不錯,身體素質過硬,搶斷攔截有一套,戰術紀律性也強,屬于那種能臟活累活一肩扛的防守型后腰,李源一則是山東泰山的進攻發動機,助攻數據亮眼,傳球視野和創造力都很突出,進攻梳理一把好手,這兩人的風格其實挺鮮明,放在國家隊里,一個偏防守,一個偏組織,按理說,戰術上怎么選都說得通,可久爾杰維奇的選擇還是讓人有點迷惑
問題來了,為什么選擇攻弱守強的徐新,而不是助攻王李源一,這背后到底是“戰術需要,還是“信任偏好,抑或是更深層的“體系適配,這事兒不能光看表面熱鬧,得拆開了細看
從戰術層面說,面對韓國、日本這種東亞老對手,國足想拿分,首先得把防守做穩,畢竟對面的攻擊力擺在那里,稍微松一口氣就有可能被打花,久爾杰維奇這套思路其實也不算稀奇,徐新的防守屬性和比賽硬度更符合“先穩后攻的底線思路,他在中場能和防線聯動,減少對手滲透,幫后衛減壓,說白了,就是那種在關鍵時刻能扛住壓力,不容易被打爆的類型,這種球員,歷任國足主帥都愛用,哪怕場上表現不搶眼,教練組也愿意多給機會,畢竟防守失誤的成本太高
再說李源一,他的數據確實亮眼,助攻王不是白拿的,本賽季在山東的表現也足夠有說服力,傳球、推進、防守反擊,各種高光鏡頭不少,但問題也擺在這兒,作為中場組織核心,他可以帶給球隊更多進攻變化,能用傳球撕開密集防線,可防守貢獻是不是能滿足后腰的防守要求,這始終是個問號,尤其在高強度身體對抗下,李源一的硬度和搶斷能力,能不能頂得住日韓的壓迫,這點久爾杰維奇顯然心里有數
當然,教練用人從來不只看數據,訓練狀態、隊內默契、戰術適配,這些“場外因素有時候比比賽表現還重要,徐新雖然聯賽表現一般,但在國家隊體系下,他的執行力和配合度可能更讓教練放心,說難聽點,就是“用著順手,哪怕不出彩,也不會掉鏈子,李源一則屬于“高風險高回報型,能打出亮點,也可能出現失誤,戰術執行力和防守穩定性,可能讓教練組有點猶豫
球迷討論到這,難免又要“對噴一輪,有人覺得教練太保守,明明有好用的助攻王不用,非要擺爛用老面孔,也有人能理解教練的難處,覺得防守優先沒錯,畢竟國足現在真沒資本冒險,尤其在大賽前期,誰都不想因為一個冒進的決定被打成篩子,這種分歧,其實就是國足這些年最真實的縮影
說到底,久爾杰維奇的選擇帶著濃厚的個人風格,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熟悉、能執行戰術的球員,而不是單純看數據的“得分機器,這種思路不能說完全沒道理,只不過放在國足眼下的困境里,多少顯得有些保守,尤其面對日韓這樣的強敵,靠防守能保住不丟球,但進攻端的變化和創造力又成了稀缺品,這種“求穩策略能不能換來一場好結果,誰也說不好
最后,歸根結底,這場用人爭議其實沒什么新鮮的,國足這些年一直在“進攻創造力和“防守穩定性之間搖擺,教練組想守穩,球迷想看點新意,結果往往是兩頭不討好,徐新和李源一,一個代表舊有模板,一個象征新生可能,這場選擇本身就帶著時代的烙印,至于久爾杰維奇的決定到底對不對,結果才是唯一的裁判,比賽打響之前,所有爭論都只是熱身,等到哨聲響起,場上的表現才是真相,球迷只能靜待答案揭曉,點贊也好,回懟也罷,這一頁總得翻過去
說到底,國足的路還很長,爭議也會一直有,但只要還有人愿意對噴,對這支球隊說三道四,那就說明,大家心里都還沒死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