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才在貿易壓力下調整策略沒多久,柬埔寨這邊就和美國簽了個大單子。這事兒一出來,可把大伙驚得不行,都在議論,洪瑪奈剛上臺一年,就敢這么搞,難道柬埔寨也要學越南那樣 “低頭”,甚至直接 “倒戈” 轉向西方了?
今天咱就來嘮嘮這背后到底咋回事。先來說說這協議的背景。特朗普早就盯著柬埔寨的貿易順差不放,揚言要砸下49%的懲罰性關稅。這可把柬埔寨嚇得不輕,為啥呢?柬埔寨經濟很大程度依賴制衣、制鞋這些出口產業,要是這49%的關稅真落地,這些產業直接就得涼涼,那經濟還不得垮一大半。
就在這火燒眉毛的時候,7月4日,柬埔寨副首相孫展拓與美國助理貿易代表莎拉?埃勒曼舉行視頻會議后,雙方達成了《柬美互惠貿易協定框架聯合聲明》,據說這協議把關稅預計能降到20%左右。這20%雖然也不低,但和49%比起來,那簡直就是從懸崖邊把柬埔寨經濟給拽回來了。不過,美國這 “便宜” 可不好占。這協議背后藏著不少 “私貨”。
一方面,美國肯定要嚴查所謂的 “洗產地” 問題,逼著柬埔寨對輸美商品強化原產地規則和審查。啥意思呢?就是美國懷疑有些中國商品可能借著柬埔寨加工一下,就當柬埔寨原產的賣去美國,它要杜絕這事兒。
另一方面,柬埔寨對美國順差那么大,美國肯定得讓柬埔寨開放市場,特別是農產品領域。這么一來,柬埔寨的貿易政策空間一下子就被收緊了。那洪瑪奈為啥要簽這協議呢?這就得說到他的野心了。這哥們從去年上臺就定了調子,一切為了經濟,外交就是給經濟服務的。他的目標很明確,要在2030年讓柬埔寨變成中高收入國家,2050年直接沖進高收入行列。為了實現這目標,他到處跑,一年出訪16個國家,國內批了237個投資項目,引資超60億美元,比之前暴增220%。他這是想玩 “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 的策略,雖然中國還是柬埔寨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但他也積極往法國、日本、韓國這些國家跑,拉投資、找市場。
和美國簽協議,就是他 “搞錢計劃” 里的重要一步,引入美資、日資、韓資,分散風險,說白了就是給柬埔寨 “擴朋友圈”“填錢袋子”,而不是要倒向西方。再看看越南的例子。越南之前和美國簽協議,美國把原本威脅的46%關稅降到了20%,但越南付出的代價可不小,又是零關稅開放市場,又是承諾買80億美元波音飛機和29億美元美國產品。柬埔寨和越南情況有點像,現在柬埔寨學越南和美國簽協議,未來會不會也面臨類似的麻煩,還真不好說。
但咱也得明白,柬埔寨和中國關系那是根深蒂固。中國長期以來都是柬埔寨最大的投資來源國,柬埔寨好多基礎設施都是中國幫忙建的。洪瑪奈再怎么折騰,也不至于為了美國就把和中國的關系搞砸,他還沒那么傻。
所以說,柬埔寨和美國簽協議,與其說是 “倒戈” 西方,不如說是在大國博弈的夾縫里求生存、求發展。洪瑪奈這步棋,是想躲過49%關稅這個大危機,同時接受美國規則作為必要代價,展現了小國的生存智慧,在各方勢力之間找平衡。咱就接著看,洪瑪奈能不能帶著柬埔寨在這復雜的國際局勢里,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