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七月的秦嶺,山巒疊翠。記者沿著蜿蜒山路抵達秦嶺深處的陜西商洛市洛南縣巡檢鎮太子坪村,在天麻種植基地里,泥土的芬芳混雜著草木氣息,一縷獨特而沉穩的麻香悄然浮動,在這片曾被群山“深鎖”的土地上,小小天麻正破土成“金”,書寫著綠色發展的嶄新篇章。
太子坪村黨支部書記王海鵬指著腳下被松軟腐殖土覆蓋的坡地,自豪地介紹道。2021年,在黨支部引領下,村里開始摸索發展天麻產業,四處奔走招商引智,最終確定了以村集體經濟為核心,“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群眾”的發展模式,依托獨特地理氣候,決心讓這藏在深山的“寶貝”發光。
“最初真是摸著石頭過河,”王海鵬回憶道,“后來我們專門從湖北宜昌請來技術員,在溫室里培育出優質烏紅雜交花粉,再在育種基地繁育種子,最后再推廣到大田種植。”
如今,太子坪村的天麻種植面積已突破70畝,村集體經濟每年純收益達50萬元以上。山溝里,黑褐色的天麻塊莖悄然汲取著秦嶺的滋養,也默默積蓄著鄉村振興的能量。
在這里務工的村民張玲正熟練地整理著天麻。她手指沾著泥土,臉上卻笑意盈盈:“家里老人離不得人,咱也走不遠,現在就在家門口干活,割草、蓋地膜、挖天麻,樣樣都做,工錢一天一結,穩穩當當100塊!”她掏出口袋里幾張嶄新的票子,那樸實的笑容里,是生計的踏實與希望。這日結的百元收入,便是天麻產業帶給群眾最直接的回響。
張玲的滿足感背后,是村集體經濟的強力支撐。王海鵬指著不遠處嶄新的廠房說:“去年投入60萬建起這個加工廠,天麻從地里挖出來,經過晾曬、烘干、加工,價值能翻幾倍,再也不怕爛在地里、賣不上價了。”
從育種、種植到加工,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正在太子坪的土地上延伸、扎根,天麻在此完成從深山鮮品到市場商品的蛻變。太子坪的“麻香”正溢出山坳,飄向更遠的地方,太子坪村的天麻產業版圖并未止步于自身繁盛。
“天麻產業潛力大、鏈條長、帶動力強,是真正的‘朝陽產業’。”巡檢鎮鎮長汪濤說,“這里的氣候與豐富的栓皮櫟林木資源,為天麻生長提供了天然溫床,我們以太子坪為示范點,輻射帶動黑彰、三元等周邊村加入種植,全鎮天麻面積已達350畝,秦嶺的生態優勢,正實實在在地轉化為鄉親們口袋里的收益。”
太子坪村的天麻,終究不只是土里刨出的藥材,它是黨支部領航下,村民用汗水澆灌的希望,是秦嶺無言青山兌現給耕耘者的珍貴諾言,當麻香隨山風飄散,一座座金山銀山的輪廓,便在這綠水青山間日漸清晰。(靳天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