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夏至時節,走進眉山市彭山區葡萄現代農業園區,一幅現代化農業的豐收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四川果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500畝種植基地內,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枝頭,令人驚奇的是,如此規模的基地僅有十余名工人在勞作。
辦公室里,一名基地負責人正通過手機App遠程操控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斑@套系統就像給葡萄裝上了‘智能管家',不僅節省了90%的人工成本,還能讓葡萄‘喝'得剛剛好?!痹撠撠熑私榻B說。
基地內,智能溫控系統24小時守護著葡萄生長,當傳感器監測到棚內溫度超過40℃時,棚頂“天膜”自動卷起通風,地面噴頭隨即旋轉噴出水霧降溫,確保葡萄在最舒適的環境中生長。
這種科技種植模式正在彭山區廣泛推廣。在公義鎮公義場社區,種植戶廖磊正在自家葡萄園里忙碌。自2018年返鄉創業以來,他和家人創建起家庭農場,流轉土地種植了50余畝葡萄。與過去全家上陣澆水的場景不同,現在他只需在手機上簡單操作,就能完成整個果園的灌溉工作。
“以前澆水要幾個人忙活一整天,現在幾分鐘就搞定,而且結出的葡萄品質更好了?!绷卫谛χf,在當地政策資金和技術輔導員的幫扶下,他家的葡萄實現了從粗放種植到精耕細作。
經過十余年創新發展,彭山葡萄產業已實現質的飛躍。目前,全區葡萄種植面積達2.3萬余畝,年產量3.4萬噸,培育出巨峰、藍寶石、夏黑、陽光玫瑰等48個優質品種。“彭山葡萄”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并榮獲“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國家葡萄標準化示范區”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產品多次在全國葡萄評比中斬獲金獎。
其實,與新疆和云南等葡萄產地相比,地處四川盆地中部的彭山區高溫多濕寡日照,并非葡萄的生長適宜區,但這里種出的葡萄可以憑品質走向全國,靠的就是科學的種植方式。
“大概在2007年,彭山區就開始推廣避雨栽培技術,因為葡萄的病蟲害主要是通過雨水傳播,避雨栽培就避免了每次下雨后給葡萄打藥?!迸砩絽^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彭山葡萄現代農業園區已經是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標桿性產區。據了解,因為光照不夠,彭山原本不太適合種植葡萄,但園區給葡萄鋪上了地膜,使用地膜不但具有不用除草、保濕等好處,最重要的是地膜反光,從而增加了葡萄的光照量,彌補了彭山種植葡萄的“先天不足”。
而這兩項栽培技術的運用,大大地提升了彭山葡萄的品質。同時,為了提升品質,彭山并不一味追求產量,反而還控制產量。“我們彭山葡萄每串控制在1.5斤到2斤左右,產量控制了,葡萄的品質就更好?!?/p>
當然,彭山葡萄能在全國打響知名度和美譽度,除了過硬的品質,市場推廣和文化活動也必不可少。為了推動彭山葡萄品牌市場化建設,助力彭山葡萄搭建銷售渠道,同時促進旅游發展,彭山區已連續開展了十余屆葡萄相關活動,葡萄作為彭山的城市IP之一,已融入城市血液,成為城市一張靚麗的名片。
(王建明 文/圖 彭山融媒馬詩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