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近日,美國得克薩斯州中南部瓜達盧普河沿岸遭遇了一場罕見的暴雨洪水災害。短短45分鐘內,河水暴漲26英尺(約8米),瞬間吞沒了河岸的住宅、房車營地與夏令營,造成至少24人死亡,另有20多名女孩失蹤。無論從數字還是情感層面,這都是一場觸目驚心的人禍悲劇。若將目光聚焦背后,我們看到的不是簡單的自然災害,而是公共安全管理的潰敗,是對災難預防、風險評估與應急響應的嚴重缺失。
這場洪水爆發的殘酷現實,是對得州乃至整個美國公共治理體系的一記重拳。美國國家氣象局早已發出暴風雨預警,氣象信號明確,時間充裕,為什么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卻未能及時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數百名救援人員與數十架直升機的奮力搜救固然彰顯決心,但這無疑是事后補救的無奈。那些仍在失蹤名單上的孩子們,是被動等待命運的犧牲品,是對生命安全保障體系失信的警示。
災難發生時,得州克爾縣警長和縣法官皆坦言事態嚴重且“難以預見”,此言雖反映事實緊迫,卻難掩其管理缺陷。暴雨與洪水已非罕見,更非難以預測的“黑天鵝”,而是氣候變化背景下愈發頻發的常態。正因如此,公共安全體系理應早已將極端天氣納入風險管理范疇,提前部署撤離、疏散和應急預案。而此番事件顯露的漏洞,恰恰反映出對“極端”常態的忽視和應對機制的滯后。
最令人揪心的是,23名女孩在夏令營失蹤的消息揭開了災難管理中信息閉塞與資源配置不足的真相。救援雖動員規模龐大,但缺乏有效的災害信息整合與實時溝通機制,導致救援行動零散且不夠精準。救援人員在激流與泥濘中爭分奪秒,然而真正能救回生命的,恰是災前的高效預警和有序撤離。沒有提前的緊急疏散,這些孩子被暴洪吞噬的命運早已注定。
得州這起慘劇再次敲響警鐘:面對極端天氣與氣候變化,不能再把洪水當作偶發事件。我們需要的是系統性的風險治理和韌性建設。包括完善河流治理,加強堤防建設,恢復濕地生態緩沖帶,強化災害預警信息傳播,推動公眾防災教育,以及完善救援調度機制。僅僅依賴事后投入大量救援資源,是無法挽回逝去的生命的。
政府的責任不僅在于災后救援,更在于災前風險管控。公共管理層必須摒棄僥幸心理,主動出擊,制定并嚴格執行預防措施。特別是在河流沿岸及易受洪水影響的區域,必須強化建筑安全標準,嚴格夏令營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審查,提前規劃緊急撤離通道,開展定期演練。唯有這樣,才能讓“突發”洪災變成“可控”風險,極大降低人員傷亡。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美國某些地區公共安全體系面臨的深層次矛盾。一方面,財政資源投入受限、基礎設施老化,另一方面,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災害頻率和強度不斷攀升。兩者矛盾激化,必然導致應對能力滯后。危機之中,公眾的生命安全利益必須被擺在最高優先位置,任何推諉和懈怠都是對生命的極大不尊重。
這場災難還給全球社會提供了重要啟示。氣候異常正在全球范圍內影響人類生存環境,極端天氣將成為新常態。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亞洲,均需正視氣候風險,把防災減災放在國家戰略高度,整合資源,推動科技創新,完善預警系統,建設全民防災的社會環境。災害不是別人家的事情,得州的慘痛教訓,恰是所有地區必須深刻反思的警示。
得州洪災帶來的慘烈后果,背后是公共治理的薄弱與警覺不足,是災害應對從被動走向主動的必經陣痛。救援的鏡頭中我們看到的是人與自然搏斗的掙扎,而我們更應看到的是政府與社會如何從中汲取教訓,重塑防災體系、提升救援效率、保護每一個生命。風雨之下,生命無價,預警之上,行動刻不容緩。
未來,當暴雨來襲,洪峰再漲,希望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奢望。唯有扎實的制度建設與全民參與,才能鑄就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得州的血淚,愿成為新時代氣候風險治理的里程碑,驅使社會不斷進步,不再重復同樣的悲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