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如火,萬物勃發。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持續優化的產業結構,包頭市九原區今夏各類優質農畜產品迎來集中上市高峰,品種豐富、品質卓越,不僅充盈了市民的“菜籃子”“果盤子”“肉案子”,更成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的強勁引擎。
沃野鎏金 西甜瓜品質優
走進哈業胡同鎮李廣恒村,一眼望去,溫室大棚內連片的鋪綠疊翠,甘甜多汁的西瓜、甜瓜掛滿藤蔓,清香撲鼻,為這個夏天帶來絲絲清甜。
麒麟瓜喜獲豐收。王佳妮攝
“我們合作社目前種植了1.1萬余畝,30多個品種的西甜瓜,包括博洋9號香瓜、麒麟西瓜、白梨脆香瓜等。”包頭市廣恒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旺榮介紹道,目前合作社采用的是瓜——菜——菌輪作模式,春天種西瓜,夏天種蔬菜,秋冬種羊肚菌,地不輪空的同時,高溫消毒的菌料作為生物肥料,和采收后的菌床特別適宜瓜果蔬菜的生長。
瓜棚內,自動噴淋、自動霧化以及增溫設備一應俱全,據李旺榮介紹,每當大棚里光照不足時,自動補光設備就會自動開啟進行補光;溫度超過32攝氏度、濕度大于70%時,通風設備便會自動開啟通風除濕,有效實現了全流程智能控制。
得益于嚴格的綠色種植標準和科學的棚內管理設施,合作社種植的西甜瓜不僅口感出眾,更以“綠色、安全、健康”贏得市場口碑。
如今,在包頭市廣恒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每年平均帶動周邊農戶480余戶開展種植,幫助農戶增產每畝地1000-3000斤,每畝增收2000-4000元。一顆顆西甜瓜成為村民眼里的金元寶,更是幫助農牧民發家致富的香餑餑。
田園生鮮 水果柿子滿枝頭
在哈業胡同鎮波波家庭農場,溫室大棚內綠意盎然,色澤鮮潤飽滿的水果柿子掛滿枝頭。
“現在基地大概培育了10幾個品種的小柿子,都是我們每年去全國各地帶回來的,福建、海南、廣東……南方城市我都跑遍了,帶回來的種子通過咱們本土培育,各個都是精品爆款。”說起自家種植的水果柿子,負責人張波自信滿滿。
據了解,九原區波波家庭農牧場于2018年被認定為區級家庭農牧場,2020年被評為自治區級家庭農牧場,共建有溫室大棚250畝,專業種植水果柿子。
“我們的柿子主要發往上海、武漢、廣東等南方城市。”據張波介紹,這一顆顆小柿子不僅是自己的致富秘籍,更成就了當地村民的大“柿”業。
村民們在流水線上分揀農場種植的小柿子。王佳妮攝
2023年,張波在經營家庭農場的同時成立了德羲志五兄弟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逐步探索“家庭農場+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引進新型先進分揀設備,實行統一“施肥、用藥、加工、包裝、銷售”運作模式,著力打造以水果柿子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產業鏈。
迄今為止,九原區波波家庭農牧場通過積極收購當地優質西紅柿、向周邊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服務、直接雇傭工人等方式,為當地直接提供就業崗位60余個,輻射帶動當地數百戶農民種植水果柿子,成功打通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野韻飄香 沙蔥變身“金苗苗”
在阿嘎如泰蘇木梅力更嘎查的烏吉莫沙蔥種植試驗基地,綠油油的沙蔥長勢良好,工人們正忙著采收分揀、過秤包裝,搬運上車的沙蔥將被直接售往北京、新疆等地。
沙蔥喜獲豐收,訂單供不應求。試驗基地的經營者烏吉莫滿面笑容,“我在決定種植沙蔥之前,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考察,我們這的土質非常適合種植沙蔥,而且家家戶戶土地的面積較小,種植沙蔥可以讓最小的土地創造最大的價值。”
據烏吉莫介紹,沙蔥作為一種高效節水作物,生產成本小、收益高,一次播種可連續采收10年左右,溫室沙蔥每年可采收6茬,陸地沙蔥每年可采收4茬,畝產2000-3000斤,經濟效益非常可觀。眼前的這片試驗基地大概有12畝左右,現在采的是今年的第3茬沙蔥,預計今年這塊試驗基地的年收入可以達到35萬元左右。
“我現在不僅自己種植沙蔥,還為其他想種植沙蔥的農戶提供良種選育、免費技術指導等服務。我自己也在不斷探索沙蔥的深加工,腌沙蔥、沙蔥醬,這些產品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我的目標就是做大烏吉莫沙蔥這個品牌。”烏吉莫說。
活水珍饈 鴨嘴魚點“金”波
撒網、拉線、收網、拉魚……隨著漁網浮出水面,一條條鴨嘴魚也活蹦亂跳地“上岸”了。在哈業胡同鎮柴腦包五村三湖河水產養殖試驗示范基地,養殖戶們一早就開始忙碌了起來。
2016年,九原區三湖河水產養殖試驗示范基地從湖南、四川等地引進鴨嘴魚進行試驗示范養殖,通過不斷調整水產結構,克服氧氣溫度難題,歷經四年時間,鴨嘴魚養殖終于獲得了成功。
據了解,從引進到培育苗種再到飼養,鴨嘴魚的每個養殖環節都至關重要。九原鴨嘴魚養殖運用了微生態制劑池塘養殖應用技術和微孔增氧技術,清潔高氧的水環境,合理的養殖模式,使得九原鴨嘴魚的肉質細嫩,刺少肉多,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豐富。2024年,九原鴨嘴魚成功被認定為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
作為九原區特色水產養殖的突破之作,九原鴨嘴魚填補了在中國北方進行鴨嘴魚池塘養殖的空白,對地方產業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直接推動九原區漁業由傳統四大家魚的養殖逐漸向“名特優”品種養殖的轉變。
夏日的豐收不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是九原區持續優化農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推進品牌建設的成果。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引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大力發展精品農業、高效農業、采摘農業……九原區在推動特色種養向規模化、標準化、基地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的道路上昂首闊步。同時,九原區“線上+線下”聯動推廣,打通農畜產品產銷渠道,從“豐產”走向“豐值”,九原區的優質農畜產品正在從田間地頭、池塘圈舍走上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餐桌。(王佳妮)
來源:九原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