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牡丹江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獲悉,隨著全市各地氣溫持續上升,棚室經濟作物進入盛果期,瓜果蔬菜大量上市。相關調度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牡丹江全市地產鮮菜在田總面積20余萬畝,地產鮮菜當日上市量1628.7噸;瓜果在田面積5萬余畝,當日上市量401.2噸。
今年牡丹江市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推廣多項農業實用技術,將果菜產業作為促進全市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產業來抓,努力提升地產蔬菜瓜果的單位面積產量和綜合經營效益。
牡丹江市棚室內栽培的黃瓜、西葫蘆、番茄、茄子等蔬菜大量上市,香瓜、西瓜、草莓等成了暢銷的應季瓜果。廣大種植戶忙采摘、忙上市、忙銷售,豐富了群眾的“菜籃子”“果盤子”,也鼓起了種植戶的“錢袋子”。隨著地產蔬菜瓜果上市量的逐漸增多,商業企業從外地采購供應本地市場的蔬菜數量相應減少。
走進東安區興隆鎮大灣村的溫室大棚,西紅柿掛滿枝頭,喜獲豐收,農戶們正忙著將剛采摘的西紅柿分揀打包,發送市區各大商超。近年來,“酸甜可口、果肉沙糯”的大灣柿子深受市民喜愛,市場供不應求,“大灣柿子”已經成為東安區強農興業的“金字招牌”。
大灣村黨總支支委委員劉霞介紹:“二茬柿子會在七八月份上市,大灣柿子一年就兩茬,保質保量。我們的銷售渠道主要有水果超市、大型超市、早晚市場,除了本市,現在我們也在做外銷。”
近年來,大灣村通過外出考察、專家指導,在種植大黃柿子的基礎上,陸續引進了草莓柿子、小黃柿子等20多個新品種,一棚一特色,使西紅柿產業向“拳頭產品+特色小眾”的多元種植方向發展。
今年種植了19畝柿子的大灣村村民姜春合喜笑顏開:“一年能收入20萬元左右,從種植到銷售都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收入在逐年遞增。”
在西紅柿種植的關鍵節點,興隆鎮組織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指導生產,解決技術難題,推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和規范化栽種。目前,興隆鎮種植西紅柿面積達到4200畝,全鎮西紅柿產量達到7700噸。興隆鎮副鎮長解茁凡表示,興隆鎮將依托西紅柿產業優勢,加大精深加工技術引進力度,開發柿子含片、柿子汁、柿子醋等系列產品,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加強品牌建設和宣傳推介,提升本地柿子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今年,東安區興隆鎮還將創新銷售模式,借助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新興銷售渠道,拓寬市場銷路,將西紅柿種植發展成富農增收的大產業。(記者 張雪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