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7月7日電 題:黨建引領謀發展 富民新村展新顏
新華社記者郭剛、程楠
盛夏時節,萬物蔥蘢。養殖暖棚內,羊群攢動。見主人來喂食,成群的羊兒瞬間涌向料槽,叫聲連綿,為夏日鄉村平添了一份熱鬧與生機。
這里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干城鄉富民新村村民蒲萬林家的羊舍,位于當地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內。多年來,在蒲萬林的悉心照料下,肉羊數量不斷增多,成為了她家邁向小康生活的“領頭羊”。
2019年,蒲萬林一家四口從古浪南部祁連山區搬遷至富民新村,開啟了全新生活。當時,在富民新村黨委的倡導和幫扶下,身為黨員的蒲萬林率先帶頭養羊。
“剛開始只有幾只羊,沒想到短短幾年,就發展到了600多只?!逼讶f林滿臉欣慰,“以前在山里,想都不敢想能有這樣的生活?,F在每年養羊純收入有八九萬元?!?/p>
在蒲萬林等黨員的示范帶動下,富民新村的畜牧業蓬勃發展。如今,村里牛羊存欄量達4.1萬頭(只),年出欄量5.9萬頭(只),呈現出牛羊成群的繁榮景象,新村也在致富道路上穩步前行。
為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雙贏,古浪縣自2012年起大力實施黃花灘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通過防風固沙、生態治理,在北部沙區相繼建成12個移民新村和綠洲小城鎮,共搬遷安置南部祁連山高深山區群眾1.53萬戶6.24萬人。富民新村便是其中之一,也是移民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自2018年建成以來,富民新村已安置古浪縣南部山區8個鄉鎮的1379戶移民。多年來,富民新村黨委以黨建為引領,帶領4000余名移民群眾,成功走出了一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小康之路。
“搬遷后,我們依靠黨建引領、政策扶持、龍頭帶動、抱團發展,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备幻裥麓妩h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延堂介紹。在全村126名黨員的積極參與下,富民新村現已建成日光溫室820座、養殖暖棚940座,實現了家家有產業、戶戶能增收。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78.76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1200元,一個“村強民富”的新村正日益壯大。
在富民新村,養殖與種植產業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日光溫室種植區內,辣椒、人參果、香瓜等經濟作物長勢喜人。63歲的種植戶何振田正仔細查看自家大棚內辣椒的生長情況。2018年搬遷后,他帶頭種植日光溫室大棚,在縣農技人員的長期指導下,他從一個種植新手成長為村里的“土專家”“田秀才”。
“作為黨員,我要帶動更多鄉親發展日光溫室、多種果蔬,讓大家都富起來?!焙握裉镎f。
富民新村黨委因地制宜,拓寬發展渠道,讓富民產業多點開花。多年來,依托牛羊養殖、日光溫室、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和經濟林等四項富民產業,移民群眾收入不斷增加,這四項產業收入占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從昔日的“窮窩窩”到如今的“金窩窩”,富民新村的發展歷程充分印證了“黨建強則發展強”。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鮮紅的黨旗正引領著更多“富民故事”在隴原大地上續寫。“我們會持續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甜。”張延堂信心滿懷。
作為甘肅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已初步實現移民群眾安居樂業。
“目前,全縣羊存欄量達360萬只,位居全省第一;2024年,全縣184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已超過1億元,村均達57萬多元,穩居武威市第一和全省前列?!惫爬丝h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俞永文介紹。
“今后,我們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基層治理、促高質量發展,強化黨建引領,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庇嵊牢恼f。
新雨過后,一道絢爛彩虹悄然綻放。在富民新村的千畝經濟林中,林草鮮美,一簇簇山楂綠中泛紅、掛滿枝頭。又一個令人期待的豐收季即將到來。(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