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財政廳接到喜訊:我省財政銜接資金績效評價榮獲全國唯一12連A,助力我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9連好,累計獲得中央獎勵資金20.83億元。這一驕人成績的背后,老百姓有著怎樣的獲得感?6月1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團風縣了解情況。
水庫變景區,村民吃上旅游飯
6月15日,在牛車河景區,省財政廳農業處四級調研員王岳坤來到鵝公包民宿了解項目建設成效。
“現在游客多了,日子越過越紅火。”老板娘倪元香笑得合不攏嘴,指著身旁一棟3層的新房說:“房子是去年建的,帶裝修共花了100多萬元,有10個床位可以出租。”
跟倪元香一樣,景區內許多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飯。
▲牛車河景區環湖路
▲牛車河景區一角
牛車河水庫,被譽為“鄂東千島湖”。2019年,團風縣委謀劃開發牛車河片區,但政府缺資金,百姓不積極。為了鼓勵群眾參與,政府不僅將道路拓寬刷黑,還將鵝公包打造成一個觀景臺,配備停車位、旅游廁所,安排倪元香管理。
看到機遇,倪元香在深圳打工的兒子曾慶超和媳婦一合計,決定回家創業。一家人在房子旁邊搭了個棚,碼了幾口灶,配上煤氣壇子,游客共享廚房就開業了。“比在外打工強多了,還能照顧家人。”曾慶超坦言。
“我們村風景秀麗,有山有水,現在路通了,政策好,發展茶葉產業再好不過了。”賈廟鄉返鄉能人梅才法說:“我承包流轉了1000畝白茶、900余畝綠茶基地,有‘大崎山’茶葉的商標品牌,年收入近600萬元,帶動周邊近300人就近務工增收。我相信借著政策的東風,一定會把這塊熱土、家鄉建設得更好。”
如今,牛車河已成為3A級景區,帶動周邊3個鄉鎮9個核心村快速發展,社會資本配套投資了茶葉、采摘園、農家樂、民宿等產業。
類似牛車河項目,省財政廳農業處從項目比對遴選、項目資金預算安排、績效目標審核批復、項目推進資金撥付、后續效益發揮等全流程閉環監管,確保資金效益充分發揮、確保群眾受益更高。
補短板強弱項,90個試點項目獲資金支持
牛車河的巨變,是財政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一個縮影。
2021-2025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該廳累計投入中央和省級銜接資金585億元,優先支持聯農帶農富農產業發展,統籌支持促進增收的其他相關領域,兼顧支持必要的基礎設施補短板,為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傳統的種養第一產業,對脫貧群眾的帶動有限啊!”2023年6月,省財政廳農業處處長靳煒峰接到大冶市財政局農業科干部反映。
面對基層的呼聲,農業處迅速作出安排:深入調研銜接資金分配使用情況,解決基層急難愁盼。
“銜接資金因素法分配到縣后,難以集中使用,縣域農業特色產業提升空間很大。”一個月后,王岳坤交上了一份翔實的調研報告。深入研究后,他們向廳長辦公會提交了“財政支持縣域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試點”工作方案。
“要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靳煒峰介紹,經報省政府同意,2023年省財政優化支出方向,集中省級資金以插花地區為實驗,每個試點項目安排1500萬元,重點支持補齊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等農業產業發展短板弱項,力求把農業全價值鏈收益尤其是高附加值收益留在縣域、鄉村。2024年,他們又將試點政策延伸至脫貧縣。試點政策深受基層干部群眾好評。
當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團風縣優質魚產業發展試點項目現場,遠遠看見挖機揮舞,聽見打樁機轟鳴,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工人們正在做室內裝修。團風縣副縣長彭哲表示,該項目對縣里農產品加工產業生態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可吸引上下游企業投資超10億元,帶動當地農民年增收300萬元以上。
兩年來,全省建成90個試點項目,項目覆蓋283個鄉鎮、2954個行政村,達產后預計年生產總值達146.8億元,帶動農民就近就地務工5.4萬人,項目區內農村勞動力就業人數與上年相比增加16.15%;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4385.85元,較傳統產業項目高出近30%。目前,我省縣域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已呈現出“串珠成鏈、多點開花”態勢。
原創投稿郵箱:2572671722@qq.com
來源:湖北日報
團風宣傳 (tuanfengxuanchuan)
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何順
審核:宋淇
監制:邵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