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簽下"賣身契"換關稅豁免,中國反制棋高一著破美國圍剿
誰第一個在美國關稅大棒下服軟?答案正是曾經的"東南亞小霸王"越南。
最近曝光的協議顯示,河內當局全面敞開國門接受美國零關稅商品,卻要承受20%對美出口關稅和40%轉口關稅。
別小看這條附加條款,白宮這是沖著中國制造業的七寸打悶棍。
談判桌搬出來就是個不平等的砝碼。
越南全國市場向美國敞開,意味著從飛機汽車到日用百貨,美國貨可以不受限制涌入。
更狠的是那個轉口關稅——中國企業在越南的產業鏈基地全被盯死了。
去年統計顯示,中資企業在越南電子元件市場份額占47%,機械制造占比38%,服裝紡織占52%。
美國這套組合拳,實質上就是要把"中國制造"擠出生死線。
但特朗普算漏了兩步棋。
首先是中國防著一手,早就在關鍵領域布下殺招。
就在上周,我國稀土出口管制實施細則正式生效,117項技術參數把美國民用企業卡得死死。
你美國有本事造飛機,我們有本事斷原料。
更絕的是日本這個新教材——安倍政府硬懟美國兩年多,現在每年反而多賺了17億美元對美順差。
事實證明,硬骨頭從來不是被嚇大的。
說到底,這場博弈早超出了貿易戰范疇。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去年就在內部會議明說:"打垮中國制造鏈,就能延緩他們產業升級5-8年。
"白宮現在搞的這種"越南陷阱",其實就是想復刻上世紀搞垮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套路。
但今時不同往日,我們的工具箱里既有稀土這樣的硬通貨,也有東盟十國市場做后盾。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即便考慮關稅影響,中國對東盟出口增幅仍保持在12.7%,其中機電設備出口暴增23%。
看清門道的人都知道,美國這套拳法早就不靈了。
紐約最新民調顯示,62%的制造業工人認為加稅讓日子更難過了。
更打臉的是,越南這波操作下來,今年二季度對華貿易逆差反而擴大了34億美元。
這說明什么?想繞過中國搞供應鏈重組,最后反倒讓中國賺得更多。
道理很簡單:你家工廠確實搬去了越南,但機床設備、核心零部件、技術標準哪個不是中國制造?
其實這場較量早就進入深水區。
當德國大眾宣布在中國設立第三個研發中心,當沙特王儲帶著千億訂單直奔深圳,當印尼鎳礦巨頭主動邀請中企控股,世界市場的天秤已經傾斜。
我們不是在和某個國家較勁,而是在開辟新的游戲規則。
那些還在耍小聰明的,遲早要被踢出牌局。
因為真正的王者,永遠靠實力說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