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名校要擴大招生了。
在繼去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1月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分別明確提出“扎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和“有序擴大優質本科教育招生規?!焙螅衲辍墩ぷ鲌蟾妗分校蔡岢鲆胺诸愅七M高校改革,扎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
在3月6日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進一步明晰了今年的擴容方向:“進一步增加‘雙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規模,今年力爭再增加 2 萬人。”
根據澎湃新聞的梳理,截至 3 月 12 日晚,已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至少 16 所“雙一流”大學先后宣布增加今年本科的招生名額。
哪些“雙一流”高校已宣布擴招?
3 月 2 日,清華大學首先宣布 2025 年擬增加約 150 名本科生招生名額,同時將成立新的本科通識書院,著力培養人工智能與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人才,提升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與社會發展需要。根據《清華大學 2023-2024 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披露的數據,去年該校共招收錄取內地學生 3500 余人,這意味著今年清華大學的擴招幅度在 4.3% 左右。
同樣宣布今年將增加 150 個本科招生名額的北京大學,擴招幅度為 3.8%。根據北大近 3 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該校本科階段招收錄取的內地學生,已至少連續 3 年都穩定在 3910 人上下。
而擴招幅度最大的,是中國農業大學。3 月 6 日,中國農業大學宣布,2025 年將緊緊圍繞糧食安全、生物智造、人工智能與裝備制造等學科領域,增加 500 名本科生名額,擴招幅度達到了 13.6%。
除了以上 16 所大學外,也有一些“雙一流”高校被指即將擴大今年的招生名額。例如《廈門日報》報道稱,今年廈門大學的本科也將擴招,但具體增加名額需要等待教育部批復后公布。
同時,澎湃新聞也注意到一些高校提到近幾年一直在持續擴招。
上海交通大學在 3 月 5 日表示,近年來該校一直“在‘小步快跑’,年均擴招近 150 人,主要集中在國家最緊缺的前沿學科”;南京大學則在題為《南京大學連續第四年擴大新工科本科人才培養規模》的消息中提到:“近三年南京大學持續擴大本科招生規模”。
根據澎湃新聞的梳理,在已宣布 2025 年本科擴招的 16 所“雙一流”大學中,有 7 所本科招生規模至少在 2024 年已開始調整。
除此之外,包括北京師范大學、蘭州大學等“985”高校在內的多所“雙一流”高校,都在 2024 年進行了本科擴招。
在 3 月 6 日的記者會上,鄭柵潔也提到,2024 年“雙一流”高校已擴招了 1.6 萬人。
面向 AI 等新技術擴招
不過,今年高校擴招也與往年有所差別。
除了擴招頂尖高校更多、整體擴招規模更大外,澎湃新聞注意到,本輪名校擴招的生源,大多集中在人工智能及相關交叉學科專業中。
上海交通大學要“擴大三大先導產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以及醫療健康、新能源等學科領域的招生規?!?;武漢大學將“著力培養人工智能與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人才”;電子科技大學的擴招會“重點針對電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等關鍵核心領域人才需求”。
這屆考生上名校變容易了嗎?
在“雙一流”高校密集宣布擴招后,澎湃新聞也注意到,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不少聲音,認為本輪擴招是“開閘放水”,會降低名校錄取難度,甚至會催生學歷泡沫:
《中國頂級大學集體“開閘放水”,這屆考生趕上了近十年最大紅利期!》
《擴招!2025 屆高考生贏麻了!今年絕對是最容易上大學的一年!》
但這些文章只看到了供給的增多,卻忽視了需求也在增加。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胡娟等人的梳理,2021 年時,“雙一流”高校招生規模約為 64 萬人。假定 2022 年和 2023 年招生規模變動不大的前提,那近兩年 3.6 萬人的擴招名額占整體的比例為 5.6%。
但與此同時,從 2021 年到 2024 年,高考參考人數也從 1078 萬人增長到了 1342 萬人,增幅達 24.5%??紤]到高考報名人數的增加受到了中職單招被納入高考統計口徑這一影響,用應屆普通高中生人數做計算更為合理——從 2021 屆的 792.7 萬人增長到了 2024 屆的 905 萬人,增幅達 14.2%。
針對本輪名校擴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星分析,國內教育領域長期存在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的結構性問題,“當更多人能獲得優質教育資源,既能緩解個體焦慮,也有利于優化人才結構?!毙煨钦f。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大學黨委書記李星則提到,“優質本科擴容不是簡單的數量擴招,而是通過增加高水平教育資源供給,縮小區域、校際差距,推動教育公平與質量并進。”
澎湃新聞也注意到近兩年的“雙一流”高校擴招中,包括云南大學、新疆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雙一流”高校的名額擴招數量較多,有助于提升中西部地區考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的概率。
不過,這輪高校招生擴招,至少短期內會對文科考生產生不利影響。多所知名高校都提出要著重發展新工科,例如綜合強校復旦大學近期宣布“文科招生的比例,會從原來的百分之三四十,降到百分之二十”。
作者| 陳良賢 實習生何洛伊
來源:澎湃美數課
聲明:推文基于更好更多傳遞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方略研究院觀點和立場,如有疏漏及不足之處,請隨時指正。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后臺留言,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關注方略研究院,縱覽全球教育研究
互動話題:你認為高校擴招是否真正提升了教育公平?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