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協作和產業鏈綠色轉型正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突破口。
從山西輸出綠電為長三角地區的先進工業與制造業注入動力引擎,讓低碳產品在國際市場中引領潮流;從長三角地區引入AI技術為能源大省山西智能調控電力配送,在減少能源損耗的同時最大化利用新能源……
綠電東輸、技術西進,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成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區域協作和產業鏈綠色轉型正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突破口。
在日前召開的“山西—長三角地區產業鏈協同降碳”研討會上,多位與會專家就山西與長三角地區未來在產業鏈結構、技術路徑、政策機制等方面協同降碳合作進行探討,并表示在我國推進“雙碳”目標背景下,綠色轉型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多方協作的“團體賽”。區域協同推進,才能釋放“1+1>2”的倍增效應。
全鏈條減排亟需打破區域壁壘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韓夢瑤指出,目前,我國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減排相對滯后,可能拖緩全國低碳進程,其中非金屬礦物質、金屬冶煉及化工行業是主要排放源。
“工業碳排放80%以上分散在供應鏈各環節,涵蓋原材料開采、制造、使用、回收等全鏈條,更棘手的是,水泥、鋼鐵等生產過程存在大量‘非能耗排放’。現有政策多聚焦能源燃燒減排,對工業過程關注不足。由此,工業碳減排是一個全鏈條式的減排管理進程,也是未來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問題。”韓夢瑤補充說。
區域協同同樣面臨挑戰。以山西和長三角地區為例,呈現“生產在山西,消費在長三角”的錯位格局。山西焦炭產量居全國首位,長期保持70%以上的焦炭產量外調河北、江蘇等省份。
“長三角制造業依賴山西原材料,卻缺乏跨區域降碳聯動機制,全鏈條減排亟需打破區域壁壘。”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閆云鳳團隊研究發現,山西與長三角兩地產業經濟關聯度趨弱,但“碳排放關聯度反而增強”。長三角的制造業、服務業消耗大量山西電力,間接推高山西碳排放。這種失衡凸顯出區域間產業與減排責任錯位。
從“碳轉移”轉向“碳協同”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成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路徑。
為何區域協作是破局關鍵?與會專家表示,這是破解“碳轉移”結構性矛盾的有效方式,并通過技術互補激活轉型動能。
由綠行太行團隊與南京師范大學團隊發布的實地調研報告《山西省重點行業減污降碳優秀案例觀察》和《晉浙企業減污降碳實踐比較與協同發展路徑研究報告》顯示,晉滬協作提供了從技術嫁接走向制度創新、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共建”的實踐樣本。
當前,山西省與長三角地區在綠色電力交易、碳足跡管理、清潔能源輸出等方面展開合作。山西的晉南鋼鐵構建了“鋼—焦—化—氫+綠電”全閉環產業鏈,實現減污降碳;浙江的正泰新能通過清潔工藝和環保材料實現源頭減污,西子潔能則在熔鹽儲能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胡曉輝稱,在走訪過程中發現,浙江企業也已經開始在山西重點產業鏈打造中發揮作用。
“近年來,山西將氫能作為能源轉型的新方向之一,但想要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形成集群規模并不容易。比如申能子公司申能環境已經為山西鵬飛集團在制氫廢水處理與氫能重卡等關鍵環節提供重要技術支持。” 胡曉輝表示,“作為減碳服務商,企業可以打造低碳數據管理模式、平臺并形成配套制度體系,學習‘浙江樣本’。也希望未來政府能夠在企業‘牽線搭橋’中發揮更重要作用。”
“共同體”推動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山西和長三角地區產業鏈協同降碳潛力巨大,但仍然存在要素流通成本高、標準和政策壁壘等問題。
一方面,區域協同降碳技術成熟度不足,CCUS、氫冶金等關鍵技術仍處示范階段。另一方面,綠色金融支持力度待提升,跨區域項目缺乏專項基金。
更重要的是,制度壁壘亟待破除。與會專家表示,目前長三角與山西碳足跡認證體系尚未互認,碳核算標準不統一。責任分擔機制同樣缺失,并未建立“受益方補償排放大省”的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同時,山西各個產業鏈與全國或長三角地區之間有各自特性,“一鏈一策”或者“一企一策”的政策扶持十分必要。
浙大城市學院城市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幸福城市研究院副研究員吳旭表示,應當從產業共同體、技術共同體和市場共同體來克服困難、推動合作。一要共建“低碳飛地”,比如山西提供廢棄礦區光伏基地等應用場景,長三角導入技術與管理;探索“綠色供應鏈認證”,推動長三角采購山西低碳鋼鐵、綠氫產品。二要設立跨區域技改基金,重點支持CCUS、氫能等關鍵技術攻關;成立晉滬低碳聯合實驗室,共享太鋼、正泰等企業實證數據。三要創新綠電跨省交易規則,降低傳輸損耗成本。同時,通過“碳匯協同交易”,對接企業碳中和需求。
山西科城能源環境創新研究院院長何泓表示,為進一步發揮山西能源資源優勢和長三角地區的技術與市場優勢,未來應繼續推動區域協同高質量發展,形成示范效應。
文 | 本報記者 渠沛然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cnenergy)
編輯 | 趙方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