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洪克非
用兩位老人的百封情書立意,將愛與承諾編制成獨一無二的視覺盛宴與情感體驗,紀念五十載金婚歲月。
6月20日,這場精心設計的“銀發婚典”在長沙市雨花區東瀾灣社區溫情上演。事實上,這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畢業答辯,站在舞臺上的婚禮策劃師、主持人,都是來自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婚慶服務與管理系的應屆畢業生,而臺下坐著的,是來自各大婚慶企業和公司的行業專家、人事經理,他們要從婚禮秀現場簽約人才。
同時,現場的東瀾灣社區幸福婚禮市集活動熱鬧非凡,涵蓋了化妝、花藝、攝影、香囊制作等內容。婚慶專業學生不僅負責整體活動策劃與流程把控,還擔任各環節執行:化妝團隊為新人打造精致妝容,花藝小組現場設計婚慶花束,攝影學員用鏡頭記錄幸福瞬間。
這場名為“銀光華韻”的畢業答辯婚禮秀,是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婚慶系學子服務銀發經濟的實踐探索,也是將婚慶服務向婚姻全周期延伸的一次嘗試。
為老人編制的浪漫
禹巧蓉是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婚慶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為了這場名為“銀光華韻”的畢業答辯婚禮秀,該校婚慶專業師生進行了長達數月的策劃籌備。
婚慶系學子為四對長者提供了從愛情故事采集、婚禮策劃到妝造設計的全流程服務,并格外注重適老化細節——如采用舒緩的儀式節奏、懷舊音樂編排,并融入傳統婚俗元素,讓老人們在溫馨氛圍中重溫青春記憶。
該學院婚慶系主任魯琳表示,這個活動除了“真刀真槍”鍛煉學生外,還在探索婚慶服務向婚姻全周期延伸的產業新路徑。“傳統婚慶服務往往局限于新婚夫婦的婚禮儀式,而我們調研發現,金婚、銀婚紀念儀式的市場需求年增長率達23%,但專業服務供給幾乎空白。”
這場“畢業答辯”邀請了諸多婚介機構負責人作為嘉賓參加。長沙知名婚慶公司“蜜優蜜”主理人吳開華說,自己父母這一輩的老人,當年幾乎沒有經歷婚禮儀式,但實實在在走過這么多年的婚姻,內心一定存有向往。“如果子女能夠(在這方面)為父母做一點什么,應該是一個的很好表達愛的方式。”
婚慶市場的鞭與鼓
現在,95后00后,更青睞“小而精、定制化、高品質,有內涵”的婚禮,不再片面追求婚禮的排場規模。
現場來自長沙本地的一位婚慶業內人士說,20年前甚至更早期從業時,舉辦婚慶活動不需要有太多策劃,多數時候是新人“看著菜單(服務項目)點菜”的粗獷模式。
她和丈夫從婚慶專業畢業后便創辦了公司。他們覺得,隨著經濟的繁榮,新人對隆重場面、宏大婚慶儀式的需求日增,也催生了一大批社會人士和資金開始涉入這一行業。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婚禮形式,他們告別千篇一律,開始追求個性化。
今年5月,山西太原一對95后新人因一場與眾不同的婚宴受到網友的關注。他們沒有選擇傳統的酒店宴席,而是在一家海底撈火鍋店完成了人生的重要儀式。賓客們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旁,舉杯祝福新人,現場氛圍輕松熱鬧。這場婚宴不僅節省了高昂的場地費用,還因獨特的創意贏得了親友的點贊,并在網絡四處傳播。
一對老人的婚禮秀現場。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記者今年6月在湖南益陽參加了一場婚禮,一對95后新人宴席擺了數十桌,席間卻沒有常見的煙酒檳榔。婚禮全場無接親無主持無伴娘伴郎,都是小兩口自己上臺講述、表演,活脫脫一場開心party。新郎小孫認為,舍棄車隊、接親等繁瑣流程,不僅壓低了預算,還能把更多時間留給親人和遠道而來的摯友,“雖然儀式簡化了,但情緒價值拉滿”。
雖然今年才畢業,但已然是成熟的婚慶策劃師彭小慧對這一變化感觸頗深。今年5月,她執行的一場婚禮,新人就要求不在酒店舉辦儀式,而是放到了一處風景不錯的草坪上來布置,賓客在旁邊觀禮。“我今年主持了幾十場婚禮,感覺很多年輕人希望婚禮的現場是偏歡快偏輕松,儀式的流程上也大都會有調整刪節。”她認為,這反映出當下年輕人婚戀觀、消費觀的代際演變。
由于消費觀念的更務實,帶來了市場消費容量的下降。中國婚博會發布的《2023-2024年婚嫁市場流行趨勢和消費市場動態》顯示,在婚禮投入上,新人們更加追求性價比,總花費普遍下降10%到15%。
魯琳認為,年輕人的婚慶消費行為正引發整個婚慶行業的結構性轉變。這一趨勢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傳統婚慶市場的突破口在于對情感敘事、個性內容與社交傳播的把握。在年輕人追求個性化的背景下,定制化服務成為婚慶市場的新寵,而這些方案不僅包括場地布置等“硬件”方面的定制,還包括婚禮主持等“軟件”方面的服務,對行業高端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
私人定制是新趨勢
潮流的變化,競爭的壓力,讓更多的從業者需用盡渾身解數來贏得新人的理解。這一過程尤其體現在營銷和策劃兩大環節中。
“蜜優蜜”主理人吳開華談道,大部分客戶不到結婚是不會接觸婚慶機構的,等上門時新人多數只是懷揣一種感覺,可能自己也不太清晰地知道需要怎樣的服務和幫助。這時營銷尤其關鍵,要很快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設計策劃要能夠抓住顧客的心。這兩類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婚禮秀學生策劃團隊與長者伉儷向觀眾撒喜糖。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彭小慧今年就遇到了最新奇的挑戰:新郎是游戲玩家,希望在婚禮現場體現游戲《崩壞》的元素;而新娘則癡迷《愛麗絲夢游仙境》那本書中的氛圍,也希望在現場有所體現。兩者如何融合?
已執導過數十場婚禮的彭小慧有些吃驚:原來婚禮還能辦成像這樣主題式的?更讓她感到意外的是,新人自己做了創意,從頭到尾都以脫口秀的形式來主持自己的婚禮!為此,她和伙伴費盡心力,最終巧妙地將游戲《崩壞》的場景與《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一個章節設計成婚禮的一環,讓新人們頗為感動。
然而,從策劃到落地還原,這一漫長過程耗盡了不少儀式執導人員的腦細胞。
來自杭州一家頭部婚慶機構的總監曹婕余提到,婚慶機構進行了其他“幸福”市場的拓展,比如青年人的審美特點是喜歡做比較小眾獨特的儀式,但這種私人定制的儀式需要消費能力來支撐。她介紹,去年公司曾為國內一對知名運動員夫妻的孩子做了生日宴,對此她體會尤甚。“對方很看重細節,也提出了很有要求。我們根據夫妻都是運動員這一職業以及孩子的屬相,做了一個故事性的場景,并在整個流程帶入一些故事,以及跟全場賓客的互動,使得現場留下了很多的記憶點。”
曹婕余指出,作為網紅經濟發達的浙江,亦有許多網紅把婚宴等策劃活動交到公司來,與明星和豪門一樣,都特別注重第一次會面的感受。“不同客戶需要完全不一樣的一些技巧和手段。比方說,網紅婚禮更注重的是宣發和場面氣氛。而明星和豪門的宴會更在意的是自己和賓客的體驗以及隱私保護。”曹婕余稱,這需要營銷和策劃人員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溝通、設計能力,這是整個行業里最有價值的一部分。
而其中的辛苦也不言而喻。多名受訪人士透露,像“五一”“國慶”業務旺季時,往往連續一周甚至更長時間都要熬通宵,布置場景,流程彩排。“早上六七點睡個短覺,然后化妝好去主持儀式。”
“最浪漫的專業”的跨界整合
記者從全國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管理與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查詢了“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備案結果”,2024年全國共有12所高職院校開辦了婚慶服務與管理專業,各院校每年招生規模在90-180人左右,高職院校每年為行業提供1000-2000人左右的婚慶服務專業人才。
根據企查查最新統計數據,我國現存婚慶相關企業123萬余家,且婚慶相關企業注冊量整體呈增長態勢。隨著婚慶行業逐漸發展為跨行業、多業態、跨界整合的創新產業格局,各個學校婚慶專業培養目標聚焦于培養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婚慶服務技術人才。其培養內容從原來主要包括傳統婚禮文化傳播與婚禮新風尚推廣,婚禮策劃與管理等,擴展到互聯網婚慶運營、婚姻家庭輔導等;同時婚慶產業與多個關聯產業出現跨界整合,出現了“婚禮+旅游”“婚禮+酒店”等產業整合。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今年舉辦的“銀發”婚慶慶典就是其中的行業趨勢之一。當然,更多的從業者也在進行其他業務市場的嘗試和探索。
禹巧蓉所在的公司老總曾交給她一項任務——朋友準備向女友求婚,但又擔心性格非常內向的女方反感,于是求助做婚慶的她來策劃。
而在杭州,曹婕余的公司接到了一單“結緣宴”:一對高齡再婚的老人希望能將自己的婚禮辦得隆重熱烈。這讓她思考,會不會有更多的老人拋開世俗,更注重自我的體驗?這種“夕陽紅”經濟,可否是一個新行業趨勢?
記者關注到,伴隨婚慶市場的升級,一些地方和企業搶灘“幸福經濟”,將新興潮流轉化為商業機遇。云南、新疆、海南等地的熱門景區,“文旅+婚禮”日漸融合,目的地婚禮已發展出較成熟的商業模式。這為婚慶企業和文創、旅游等相關領域提供了融合發展的新思路。
魯琳介紹,學校也在引進旅游方面的專家,試圖在“婚禮+旅游”方面找到突破。同時近年來,婚慶專業為應對行業新需求,在現有課程的基礎上增設了“老年妝造設計”“老年活動慶典”“老年宴會服務”“老年慶典拍攝”等課程模塊,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全年齡段婚禮慶典服務的能力。
吳開華認為,行業內一直能夠走到今天的公司,都能傳達一種情緒價值,就是有能力把客戶的情緒和精神內核通過設計的手法呈現出來,這對整個公司的運營體系要求很高。一般來說,這些企業更愿意從高校招募專業人才。“現在結婚的新人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上升,我們要做的就是帶學生反復地實踐模擬,更好地了解和服務客戶。”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