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李長需
泳池里戲水,最惡心的事情是什么?
7月6日,有網友發視頻稱,在鷹潭方特水上樂園的泳池內,有大量黃色不明物質。從網友拍攝的現場視頻顯示,黃色不明物質呈大大小小的塊狀,分布在泳池邊緣,同時離黃色物質不遠處,有孩童玩耍。該視頻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質疑泳池中不明黃色物質為人類糞便。
7月7日,方特全國熱線客服稱,他們有關部門已經查看到該問題,其水上樂園的所有水質都是符合當地政府部門的標準的。同時該客服表示,他們園區每天都會對水質進行清理,水質公告都會展示。鷹潭方特營銷部門則以打錯電話為由掛斷了電話。
(圖源:極目新聞)
方特客服的回應很“官方”,“水質合格”和“每日清理”似乎無懈可擊,但在視覺沖擊力十足的污染畫面面前蒼白如紙。更諷刺的是,當記者試圖聯系負責部門核實時,得到的竟是掛斷電話的冰冷忙音。
這種“嘴上說達標、行動躲貓貓”的把戲,掀開了企業的遮羞布。檢測報告的“合格”,不是免責金牌,老百姓的眼睛并不瞎,水里漂著的臟東西,是鐵打的事實。就像網友調侃的那樣,“只要機器測不出‘糞便’兩個字,漂黃金都算合格!”這種死扣標準字眼、卻對鐵打的事實裝瞎的做法,根本就是把人們的健康當成了兒戲。畢竟,標準只是底線,真正負責任的企業,應該做的更好。
(圖源:極目新聞)
矛盾的核心,或在于現行檢測制度的漏洞。官方標準主要檢測余氯、濁度等常規指標,對突發污染物反應滯后。去年蕪湖方特曝出水質爭議時,監管部門現場檢測顯示余氯0.66mg/1、濁度0.86NTU,均符合國標。但問題恰恰就在這里:常規檢測只管水里溶解了什么,對漂浮的固體污物卻根本無能為力。企業就鉆了這個空子,嘴上喊著“每日清理”,但視頻里成片的塊狀物證明,所謂的清理只怕是還留有死角。
夏天到了,要游泳的人越來越多了,得打破這種消費者覺得臟、企業不承認的困局。而要破這種局,得從三方面加力。監管部門得改改工作方式,別總搞預約式檢查,讓企業早準備好“合格”模式迎候。得像查黑作坊那樣搞搞突擊抽查,不打招呼直奔泳池取水樣,看他們還怎么演戲。老百姓也得硬氣起來,遇到這種“報告漂亮實際骯臟”的事,該投訴投訴該曝光曝光。至于企業,還是自覺些吧,投資了大把的錢,如果連水池的干凈都保證不了,被人一個曝光弄黃了,劃算不劃算可以算一算。
泳池里的臟東西一兩天時間就能清干凈,但丟失的信任可能兩三年都補不回來。當孩子們撩起水花時,家長們可不想提心吊膽。即便檢測報告再精美,也不如一池看得見底的清水來得實在。真正的干凈,不僅是數據達標,還要經得起人們眼睛的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