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7月7日電(記者鮑聰穎)7月6日,橫掃近30項大獎的原創粵語音樂劇《大狀王》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主創主演見面會。作曲及音樂總監高世章、香港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兼導演方俊杰、香港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兼方唐鏡飾演者劉守正,攜雙組演員鄭君熾、丁彤欣、梁仲恒、袁浩楊、陳書昕全陣容亮相,深度揭秘這部"華語音樂劇之光"的創作歷程。
音樂劇《大狀王》主創、主演合影。王曉溪攝
主創主演見面會上,主辦方宣布鑒于音樂劇《大狀王》北京站10場演出中兩場售罄,余票銷售呈飆升態勢,將加演7月19日14:00場次,演出票將于7月8日15時全網開售。
作為2025第二屆天橋國際音樂劇展演重磅劇目,該劇由西九文化區委約創作、西九文化區及香港話劇團聯合制作,以清代“狀王”方唐鏡的墮落與救贖為核心,融匯粵劇、搖滾、嘻哈等29種音樂風格。自2022年香港首演至今,在全國不同戲劇、音樂劇頒獎典禮累計獲獎近30座。
“每一部戲都有生命,音樂的編曲必須跟隨角色在劇中的變化來調整。”作曲高世章現場揭秘音樂創作的核心邏輯,他特別舉例:“劇中所出現的搖滾樂部分,這個曲風的出現是因為角色情感已經到達這個程度。”對于多元曲風的平衡,高世章坦言“不介意砍掉不夠理想的歌曲”,但也會參考觀眾反饋保留部分作品,“最終要讓音樂服務于角色命運。”
《大狀王》導演方俊杰以中國山水畫的“東方寫意”美學為創作追求——懸月、鳴冤鼓、旋轉平臺,皆非寫實再現,而是構建觀眾與舞臺之間的“留白”空間。他特別提及劇中轉臺的設計:“舞美不僅是視覺的呈現,更是敘事的一部分。如何在有限時空中精確計算轉臺的運行節奏,讓關鍵情節悄然提前,用畫面承載情緒,用運動說出故事”——這是他所著力思考與反復打磨的核心所在。
在角色塑造上,導演方俊杰強調從“音樂”與“戲文”雙重維度進入人物深層。他認為,“高世章的音樂本身就蘊含著角色的多重面貌,能引導演員觸及人物內在的復雜與轉折。”因此排練中,他鼓勵卡司交叉演練,通過不同演員的詮釋激發對角色的全新理解;同時與演員一起深度研讀劇本,讓人物的情感與命運在聲音與文本之間逐漸沉淀,最終呈現出真正有厚度的舞臺形象。
當天,《大壯王》的主演班底還分享了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多年演繹心得,以及打磨、刻畫的過程。
音樂劇《大狀王》劇照。劇照提供: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及香港話劇團(夏冬攝)
劉守正表示,自己聚焦于詮釋方唐鏡這個角色如何從“壞人”逐步蛻變為“好人”的過程——因為真正成為一個好人,尤其是下定決心去做一個好人,遠比想象中更加艱難且深刻。
阿細演員鄭君熾以“底色”定義演唱內核:“盡管《大狀王》融匯多種曲風,但是在音樂劇劇場的框架之中,這些風格之下有一層統一的精神底色。”無論唱法如何變化,表達的本質始終一致——是角色的情感,是劇場的節奏。
《大狀王》從香港走向內地舞臺,不僅是藝術作品的巡演,更是臺前幕后百人團隊的匠心接力。從香港西九文化區委約創作,并與香港話劇團孵化制作,整個過程歷經八年,至今京滬雙城萬人空巷;從“預演制”顛覆創作傳統,到儒釋道精神對話當代人性——《大狀王》以匠魂鍛造的不止是音樂劇,更是跨越文化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突破。
7月11-20日,《大狀王》邀觀眾共赴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見證這場“期待再高都不會被辜負的”的華語原創音樂劇。
值得一提的是,主創主演見面會現場,主辦方宣布鑒于音樂劇《大狀王》北京站10場演出中兩場售罄,余票銷售呈飆升態勢,將加演7月19日14:00場次,演出票將于7月8日15時全網開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