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曉洋
說起去云南避暑,誰還沒被大理、麗江這些“初代網紅”刷過屏?近幾年,建水、芒市、保山等小城也成了流量新貴。翻開云南地圖,估計就剩下東北角的昭通還沒有爆火。
不夠“網紅”的昭通,卻是一座適合躲避暑熱的寶藏城市。它藏在烏蒙山脈的懷抱里,任金沙江流過,靜靜嵌在滇川黔三省交界處。踏入盛夏七月,這里晚上睡覺還得蓋個薄被。當風從山里江邊吹來的時候,酒店的空調更像是一種裝飾,不一定用得著。
△日落時的昭通大山包峽谷。(圖/圖蟲創意)
比這“天然空調城”更有名的,恐怕是當地的美食。無論是愛吃肉的,還是喜吃素的,來了估計都會吃到扶墻走。人少好吃不貴,說的正是昭通。
昭通的夏天是什么感覺?大概就是自帶頂配新風系統的全天候空調房。
以前云南人喜歡把昆明叫“春城”,叫昭通“秋城”。如今,“春城”的名聲越發響亮,“秋城”卻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名氣可以冷熱交替,涼爽從沒離開過昭通。
這里的“涼”,不是那種陰冷山城的潮濕,而是舒坦得剛剛好的涼爽。風從山谷里吹下來,帶著江水的氣息,把整座城市溫柔地包裹住。
△昭通大山包風景區。(圖/視覺中國)
這座位于滇東北的城市,四周是重巖疊嶂的烏蒙山,山間有金沙江、牛欄江、橫江等大江小河穿過,形成純天然的“水冷空調”。加上平均海拔接近1900米,地勢高差大,夏天最熱的時候,氣溫也不過二十多攝氏度,平均濕度約在70%。
盡管溫濕度適宜,但這里至今名聲還不及“涼都”六盤水,也常年缺席“最佳避暑勝地”的榜單。但在鄰近的川渝人民心里,昭通早已是一座口耳相傳的寶藏避暑地。
入夏后,重慶、宜賓、瀘州等地的老人會一波接一波地去過夏天。有人在望海樓公園跳起廣場舞,有人在鳳凰山晨練觀鳥,還有的干脆買下城邊小戶型,每年帶著孫子避暑三個月。
△昭通的公園綠化好,適合晨練。(圖/視覺中國)
別以為昭通只是銀發族的避暑天堂,這里同樣藏著讓年輕人興奮得哇哇叫的秘境。
如果你肯從市區往外走得再遠一點,會遇見一座魔幻的小縣城:鹽津縣。名字聽著溫吞,長相卻很“兇猛”。它被大山夾在中間,最窄處只有30米,是名副其實的“一線城市”。
整座縣城沿著金沙江修建,七彩斑斕的吊腳樓貼著崖壁排開,火車穿樓過,下坡路陡到讓新手司機心跳加速。論氣質,這里可以說是一座微縮版山城。
△昭通鹽津縣,山間的“一線城市”。(圖/視覺中國)
如果說鹽津是山水之間劈開的一道窄縫,那永善縣就是貼著江水舒展開來的山城畫卷。受典型的山區氣候影響,永善夏無酷暑,溫潤有致,有“小春城”的美譽。路不寬,風景卻足夠遼闊。
沿著213國道到細沙鄉,那里有千年楠木松杉、數萬畝筇竹林,森林覆蓋率超過60%,每一口呼吸都清新舒暢。夏天剛好也是苗族花山節,姑娘小伙穿上節日盛裝,在馬楠鄉的萬畝草場上斗牛走馬,別有一番壯闊。
很多人也許還沒去過永善,卻與它打過交道。永善與四川的大涼山一江之隔,溪洛渡水電站橫跨江面,形成“高峽出平湖”的壯麗奇觀。這是世界第三大、中國第二大的水電站,左岸主要向浙江送電,右岸主要向廣東送電1。昭通不僅自己涼快,還給別人家撐起開空調的底氣。
△溪洛渡水電站。(圖/圖蟲創意)
無論是昭通市區,還是下轄的縣城,夏日里空氣涼得自然,節奏慢得剛好。只要來過一次,就會記住這里帶著松弛感的山風。
昭通的溫度是宜人的,而美食更是講究的。清晨空氣微涼,直到“早餐三件套”餌塊、油糕、稀豆粉的熱氣升起來,才把涼意慢慢帶走。
△昭通早餐,8塊錢吃到飽。(圖/圖蟲創意)
你很難給昭通貼上某種“滇味”標簽,只因這里正是滇、黔、川三省美食文化的交融地帶。貴州六盤水羊肉粉路過,昭通人把粉換成云南人更熟悉的米線,做出羊肉米線;四川宜賓燃面本是素面,在鹽津搭配上炸完再燜的豬肉丁,組成熏肉燃面出道;昆明的小鍋米線以紅油為特色,到了昭通鎮雄則被換成偏貴州風味的酸湯。
一碗米線下肚,酸辣適口,湯濃肉香。你很難說它屬于哪個省,但它確確實實只屬于這座云貴川交界的小城。北上廣貴到飛起的云貴川融合bistro,在昭通隨便一家早餐小店,花上十來塊就能體驗得到。
△昭通羊肉米線與三種不同處理手法的辣椒,講究。(圖/小紅書截圖)
昭通美食里最出名的是小串,畢竟紀錄片《人生一串》夸它是“燒烤的藝術”。夜晚最常見的畫面,是一張矮桌、幾把小凳、十幾串烤得滋滋冒油的牛肉小串。本地人管小串燒烤叫“把把燒”,師傅一手抓著十多個牛肉小串在炭爐上翻轉,客人也是三十串、五十串那樣下單。
這些小串烤之前得先在鹵湯里浸泡入味,猛火快烤至六七成熟,再撒上干辣椒粉。牛肉小串滲著鹵香、牛腸包蔥很攢勁,一串接一串,根本停不下來。
△昭通小肉串。(圖/圖蟲創意)
昭通人還特別會吃洋芋。在昭通的大街小巷里,幾乎隨處可見炸洋芋(即土豆)的小攤。別的地方有一人小火鍋,昭通則一人大油鍋炸洋芋。這油鍋邊上還平伸出一截,方便熱乎乎的土豆瀝油。就算是平平無奇的燒洋芋,類似烤地瓜的做法,昭通人也能整出八九種調料,比連鎖火鍋調料臺還豐富。
△昭通燒洋芋的料臺。(圖/圖蟲創意)
昭通是云南洋芋主產區之一,流傳著“無洋芋不成菜”的說法。當地大廚能用洋芋做成熱菜、湯蒸菜、涼菜、小吃、主食等菜品,擺出一整桌“洋芋全席”。這里還有中國第一條“土豆米”生產線,能將土豆淀粉鏈重塑成一粒粒金黃米狀,吃起來像飯,香氣卻是土豆本尊。
炸洋芋、燒烤吃多了,怕上火?不用怕,昭通還有超級養生的天麻。作為全國野生天麻核心產區之一,昭通天麻肥厚、飽滿,特別是彝良小草壩的天麻,是昭通天麻的代表。天麻燉雞是家家戶戶的老方子,說是頭痛的克星。加上火腿和各種藥材,慢燉一會兒,湯色金黃,喝一碗舒坦得想添第二碗。
△昭通天麻。(圖/視覺中國)
游客們避暑之余,還能到周邊農家樂摘果子,車厘子、琵琶、李子、桃子都是夏日主打。等到秋天來臨,街邊的果攤開始鋪滿昭通蘋果。這里是全國重要的高原蘋果產地之一,市區甚至專門立了座大大的紅蘋果雕塑,成了城市地標。
除了長得周正的大蘋果,昭通丑蘋果也非常出名。它種在高原坡地上,不打蠟、不套袋,外皮斑駁卻藏著晶瑩的糖心,一口咬下去,脆甜汁多,有點涼意,有點野。
△昭通蘋果樣子可能“丑”,但心里甜。(圖/圖蟲創意)
在大城市的超市里,蘋果一個就要五六塊。這價錢在昭通能買到一大袋蘋果。許多本地人秋天都會到果園買上好幾箱,擱在陽臺上,能一直吃到初冬。
昭通的涼,不只藏在風里、水里、美食里,也藏在風景深處。
從昭陽城區往西開一個多小時,就能抵達大山包。初聽名字平平無奇,像是隨手一畫的地名,其實是藏在烏蒙山褶皺里的一塊秘境高地,海拔高達3000米,濕地和云海交錯。
夏天,草甸綠得濃烈,牛羊點綴其間,像極了Windows的經典桌面圖。冬天,飛雪浪漫,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從青藏高原飛來過冬,給蒼莽山野增添不少生趣。
△昭通大山包斷崖上的高山草坪。(圖/HENGYU/圖蟲創意)
大山包里最出片的,要數雞公山玄武巖大峽谷。這條峽谷垂直落差超過2600米,山脊如刃,絕壁如削。站在“玻璃跳臺”上往下看,是萬丈深淵;往遠望,是云海浮動、山影層疊??粗@般人間仙境,心慢慢就沉靜下來了。
山景云海之外,還有飛瀑成群。黃連河瀑布群位于大關縣東南,匯聚47條大小瀑布。最壯觀的是“情郎瀑”,落差高達142米,宛如白練,從山崖一瀉而下。行走在瀑布之間,不自覺就把暑氣拋灑在山林之間。
△黃連河瀑布一角。(圖/凌云/圖蟲創意)
穿過神奇的山水,你還會發現雄渾的歷史場景。豆沙關古鎮是鹽津縣的門戶,保存著秦代五尺道遺跡和明清古建筑群。站在古鎮邊上仰望,能看到“僰(bó)人懸棺”遺跡。峭壁間走一趟,仿佛能聽到回蕩千年的馬蹄聲,凜冽的冷風與古鎮里的生活細節一同帶人穿越回歷史現場 。
在昭通,茫茫山野與人間煙火之間穿梭不過是一兩個小時的車程。
從山里回來,幸運的話能趕上彝族集市。附近的寨民賣著手工編的竹籃、農家種的蔬果和自制的辣椒粉等,孩子們圍在羊肉攤邊舔手指。方言與普通話交錯,菜籃子與手機同框,在那里,你不會覺得自己是個游客,而是“剛好回來了一趟”的朋友。
△昭通巧家縣趕集。(圖/視覺中國)
在這個氣溫越來越高、各地文旅越來越卷的夏天,昭通也許是那個最被低估的名字。你可以在這兒過一個不開空調的夏天、吃一頓扶墻走的宵夜、 走一條踩著歷史回音的古道,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吹風。
編輯:曾寶氣;校對:嚴嚴;排版:Kyla
有獎互動
曬圖分享趣味美食,點亮廚房靈感
前往九行Travel公眾號
贏購物卡、LABUBU隨行杯盲盒
“你嘗過 昭通丑蘋果 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