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上網買個東西無理由退貨就算了,怎么有國家買坦克還退貨的?
2009年,在秘魯首都利馬的獨立188周年閱兵式上,為了能好的撐排場,他們就從中國購買了5輛MBT-2000主戰坦克,可在儀式結束后,他們卻果斷選擇了退款。
更是在看著中國無人機技術突飛猛進,他們打起了無人機主意,但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國只回復了4個字......
坦克退貨風波
在閱兵前,秘魯陸軍主力還是上世紀70年代的蘇聯T-55坦克,面對智利的先進裝備力不從心。中國MBT-2000憑借自動裝彈系統、先進火控和誘人的價格,成了秘魯的“性價比之選”。
為此,中國也是展現了極大誠意,不僅同意秘魯“先試用后付款”,還火速調運5輛樣車,專門配備教官進行駕駛與維護培訓。
當這些坦克在閱兵式中收獲如潮掌聲時,秘魯軍方信誓旦旦地承諾將啟動80至120輛、總值1.6億美元的大規模采購計劃。
可狂歡落幕僅數月,秘魯態度急轉直下,他們突然宣稱坦克存在“發動機故障”“操控系統缺陷”,甚至指責其“容易翻車”,但當中方技術團隊飛赴秘魯檢測后,確認所有樣車性均能達標。
但對于秘魯來說,在2011年,他們的軍費預算僅5900萬美元,而5輛坦克的尾款就需2000萬美元,占比超三分之一。
再加上南美被視為美國“后院”,美方對中秘軍事合作高度警惕,通過政治施壓迫使秘魯放棄交易。
甚至就連MBT-2000使用的烏克蘭6TD-2發動機也成為關鍵籌碼,烏方以“知識產權”威脅斷供,實則為保護自家高價T-84坦克的南美市場。
面對這樣的行為,中國最終同意收回坦克并自付運費,而單程運費就高達數百萬美元,但對于秘魯來說,他們的“白嫖”行徑,已在國際軍貿圈刻下一道失信疤痕。
中國的四字外交課
早2019年,中國的“彩虹”和“翼龍”無人機,早已在中東戰場上打出了赫赫威名,成了各國排隊搶購的“明星產品”。
而秘魯國內毒販武裝日益猖獗,軍方再次將目光投向中國,更是在2020年,秘魯試探性提出采購無人機請求,甚至暗示沿用當年坦克交易的“試用”模式。
不過面對這樣的請求,中國也是專門回應:“只賣不租”,畢竟與鋼鐵之軀的坦克不同,無人機搭載數據鏈、衛星通信等敏感技術,一旦遭遇故技重施的“退貨”,可能導致核心技術泄露或被扣押風險。
而且中國的冷峻態度,既是對秘魯的警示,更是向全球傳遞新規則,畢竟軍貿合作必須以誠信為基石,單向讓利的時代已經終結。
當然這一立場絕非孤立,例如土耳其曾毀約中國“紅旗-9”導彈系統,印度拖欠高鐵工程款,均被列入“高風險合作伙伴”名單。
所以當秘魯試圖再打“試用”牌時,中國已手握全球無人機市場主導權,畢竟客戶排隊求購,賣方市場規則由我方書寫。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秘魯的退貨事件成為中國軍貿成長的關鍵轉折,彼時MBT-2000因烏克蘭發動機卡脖子,暴露了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致命軟肋。
于是痛定思痛,中國軍工開啟全產業鏈國產化攻堅,在短短數年,新一代VT-4坦克(MBT-3000)橫空出世,搭載完全自主的1200馬力發動機,不僅奪回市場主動權,更在泰國競標中碾壓烏克蘭T-84坦克,一雪前恥。
而且中國的交易模式也隨之革新,那就是取消“試用后付”,推行全款預付或銀行擔保分期,不僅建立客戶信用分級,對歷史不良記錄者收緊條款,更是對敏感技術裝備實施“使用限制協議”,防范技術流失。
當埃及、沙特等國采購中國無人機時,合同已明確標注“按節點付款”“最終驗收后移交”等條款,此時的中國不再以退讓換取信任,而是以實力贏得尊重。
主要信息來源: 原文登載于環球時報2010年07月19日關于秘魯媒體:凍結購中國坦克與美防長來訪有關的報道 原文登載于環球網2013年04月26日關于俄媒稱烏克蘭要挾停供發動機 中國坦克遭退貨的報道 原文登載于東方網2009年12月10日關于秘魯可能購買多達120輛中國MBT-2000主戰坦克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