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盛夏時節,桂北大地萬物蔥蘢。全州縣將富民增收作為鄉村振興主攻方向,在特色產業、穩崗就業、電商助銷三方面精準發力,以“政府搭臺、企業參與、群眾受益”的協同模式,在稻浪翻滾的田野間奏響了農民增收的豐收序曲。
產業夯基:特色“搖錢樹”枝繁葉茂
全州縣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特色富民產業,為鄉村全面振興筑牢根基。
主體培育,激發活力。該縣大力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帶動脫貧戶成效顯著的12家主體給予獎勵(每帶動一戶獎400元)。同時,組織技術培訓覆蓋70個脫貧村和8個易地搬遷安置點,已開展培訓41期,惠及脫貧戶(含監測戶)2062人次。積極推廣先進經驗,支持“能人”領辦合作社,鼓勵鄉賢帶資源回鄉創業。
金槐之鄉,點“綠”成金。享有“中國金槐之鄉”美譽的全州,金槐產量占全國七成以上。通過強化招商,引進了桂林原心達生物科技等企業,深挖金槐價值,開發出金槐茶、金槐粽、金槐面等熱銷產品,讓小金槐成為富民大產業。目前,全縣金槐種植面積達30萬畝,培育規模企業4家、示范基地6個、專業合作社36個,年產值超11億元,帶動6萬多戶20余萬人增收。
模式創新,林下生“金”。創新探索“林+N”高效種植模式,成功推廣“金槐+綠豆+豌豆+油茶”復合種植,實現“林上有收益、林間有景觀、林下有經濟”,每畝額外增收5000元,走出了一條生態價值轉化的新路子。去年引進試種的“南太湖”特早熟葡萄也已成功上市,畝產值達2.5萬元,成為增收新亮點。
穩崗就業:端牢增收“金飯碗”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全州縣作為勞務輸出大縣,將穩崗就業視為穩住群眾“錢袋子”的關鍵。
精準對接,破解“兩難”。創新采用“臺賬登記+線下招聘+直播帶崗+點對點送工”組合拳,精準對接企業用工與勞動者求職需求。通過建立用工微信群、實地走訪,全面摸排脫貧戶、零就業家庭等群體就業意向,建立動態臺賬。
活動紛呈,崗位到家。積極開展“就業暖心·桂在行動”“春風行動”“大篷車送崗下鄉”“直播帶崗”等多樣化招聘活動。今年以來,已有205家企業舉辦招聘會22場,提供崗位超6000個,達成就業意向1258人(含脫貧人口118人)。組織“愛心專班”累計為1.8萬人次提供免費乘車赴粵返崗服務。
多元渠道,保障有力。深化“政府搭臺+企業參與+群眾受益”機制,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脫貧群眾勞動力2875人;就業幫扶車間吸納農戶就業5917人(含脫貧人口1289人)。全縣脫貧群眾實現穩崗就業30784人,其中省外務工12354人、省內縣外務工6430人、縣內務工12000人,就業基本盤穩固扎實。
電商拓路:山貨出村“云”暢銷
全州縣在拓寬農產品銷路上大膽探索,搭平臺、暢渠道,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
消費幫扶,內部挖潛。制定消費幫扶方案,鼓勵單位和個人對接采購,開展“農產品進學校、進企業、進食堂”專項行動,累計助銷農產品約180.8萬元。
電商賦能,直播助農。構建起“1個縣級平臺+18個鄉鎮服務站+N個村級網點”的電商運營體系。成立以全州凡心科技為主體的服務機構,開通線上銷售和直播渠道,2024年以來平臺成交額達126萬元。啟動人工智能賦能鄉村振興暨電商直播孵化平臺,全州紅油米粉、金槐茶、禾花魚、醋血鴨、安和香芋、石塘生姜等特色產品紛紛走進“毛竹山直播間”。截至目前,各類電商直播助農活動超1700場次,總交易額突破5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農副產品線上交易額達3.2億元,同比增長15%,有效打通了農產品上行“最后一公里”。
智能引領,未來可期。該縣正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推動人工智能在科技種養、農旅融合、電子商務等場景應用,以新技術賦能農業農村發展,持續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特色產業枝繁葉茂、就業崗位供給充盈、電商新路通達四方,一幅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壯美畫卷正在這片熱土上加速鋪展,富民增收的“三重奏”,正以昂揚的旋律,奏響全州人民幸福生活的最強音。(王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