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意大利華人網記者循著“梅”香走進都靈郊外的一片果園,拜訪了一位特別的種植戶——吳昌達。這位來自浙江溫州文成的華僑,用十年光陰,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種出了地地道道的中國楊梅。
吳昌達的家鄉來自溫州文成,從小跟著長輩在山間勞作,他對楊梅有著特別的情感。2007年,為了生活,他只身來到意大利打工,輾轉進入采石場,從事體力勞動八年,但心里始終放不下一個念頭——把家鄉的楊梅種在意大利。
2015年,吳昌達帶著10棵楊梅樹苗,從文成跨越萬里來到都靈。沒想到,這些樹苗落地后大多枯萎。他開始查資料、問專家,終于找出“水土不服”的癥結所在。意大利夏季干熱,遠不如溫州多雨濕潤。為了保住僅剩的幾棵樹苗,他搭建灌溉系統,調整土壤結構,小心呵護。那一年,只有3棵樹活了下來,但吳昌達并沒有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信心。
接下來的幾年里,他不斷引進新苗,學著施肥修剪、精細管理。從無人問津的荒地到如今綠意盎然的果園,吳昌達用心血一步步培育出超過500棵楊梅樹,品種以東魁為主,還有少量黑炭梅。
楊梅開花結果并不容易。頭五年,果園只長枝葉不開花,沒有一顆果子,連親友都勸他砍掉樹另尋出路。他卻靠著在樹下種姜維持生計,默默等待。終于在2021年,第一批果子悄然長出,香味清甜,一如童年記憶。
“我們是聞著香味去找的楊梅。”吳昌達笑著說。他將果子分給好友品嘗,那一刻,他覺得一切都值得。
如今,果園每年都吸引大量華人華僑前來采摘,2023年首次對外少量售賣,每盒300克售價15歐元仍供不應求。2024年,楊梅大豐收,一千公斤果實被以每公斤45歐元的價格提前預訂一空。
“這是小時候的味道!”有華人驅車六小時只為一嘗鄉愁,也有人原本預訂20公斤,最終臨時加單買走60公斤。吳昌達說:“為了盡可能讓多一點的人品嘗到本地新鮮楊梅,我們甚至不得不限制每人購買量?!?/p>
華人網記者在果園采訪時發現在黑炭梅園林中,吳昌達正在培育一種新型“矮化楊梅苗”。他告訴我們,如果實驗成功,即使沒有土地的華人,也能在自家陽臺種出一株小巧玲瓏的楊梅樹,讓楊梅真正走進千家萬戶?!澳呐伦≡诠?,也能品嘗到家鄉味道?!眳遣_說。
雖然果園已小有名氣,吳昌達并未停下腳步。去年底,他回國請教專家,調整樹距、科學修剪,改善樹冠發育條件。今年他的100多棵楊梅樹預計再次迎來穩定產量。
果園之外,吳昌達的生活也透著一份歲月靜好,農場小屋坐落在山腳,屋后竹林搖曳,溪水潺潺流過,幾排梨樹靜靜佇立。每天清晨,他與家人一起進園巡視,修枝、澆水,晚上則在小溪乘涼聊天,偶爾邀請朋友來家中品茗小聚。
“我們每天都在果子樹下忙碌,但也享受著田園的寧靜。”吳昌達說,陽光、泥土、果香、笑聲——這一切,是他在意大利真正的歸屬感。(高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