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王勁松,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一定熟悉他的作品。
比如,由張譯主演又正在熱播的《以法之名》,他在劇中飾演的檢察長張放,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操盤手,表面沉穩內斂,實則對司法系統內部的問題洞若觀火;
在《底線》中,他是亦正亦邪的法官陳康,與靳東“唱雙簧”的橋段,幽默感十足,看似世故實際卻很靠譜;
在《破冰行動》中,他是塔寨村村支書林耀東,外表彬彬有禮,卻是個心狠手辣的毒梟……
有沒有發現,每部劇里,他大都是配角?
但卻正是這些配角,讓他在不知不覺間,成為收視驚喜。
隨著王勁松的名氣變大,他也陷入了爭議當中,比如他曾說:“我不會再和劉濤合作了。”
劉濤作為業內“演技佳、人氣高”的女演員,一般人都巴不得跟她合作,王勁松為何會口出狂言,不再與劉濤合作呢?
1967年,王勁松在徐州出生。
上學時,父親希望他讀理科,他卻偷偷跑去報考了江蘇省戲劇學院。
父親雖然生氣,但還是掏出家里僅有的50塊錢,支持他去追求夢想。
然而,追夢的征途并不容易。
1987年,王勁松與同班同學侯勇一同從戲劇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南京話劇團。
不久,侯勇憑借電視劇《大染坊》中陳壽亭一角聲名鵲起,獲得了包括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在內的多個獎項。
而王勁松在團里卻只能干些布置場景、扛箱子之類的雜活,演出的機會少得可憐。
好不容易有一次登臺的機會,演的卻是沒有一句臺詞的一堵墻!心里的失落可想而知。
劇團工資少,團里給他在資料室里安排了一張破床墊湊合,這一住,便是三年。
那段時間,不想認命的王勁松只要沒事就開始看書,自己琢磨演戲這件事,看書的愛好,也是那時養成的。
他把書上學到的知識,用在平時表演中,也是那段經歷,讓他意識到自身的渺小,磨礪出他謙遜、沉穩的性格。
1999年,王勁松在電視劇《等你歸來》中與傅彪相識,傅彪老師也成為讓他感激一生的貴人。
在拍攝了幾場對手戲后,傅彪認定王勁松是潛力股,主動找到他,邀請他去北京發展。
在北京,傅彪帶著王勁松四處奔走,為他引薦朋友、介紹導演,哪怕自己無償串戲,也要為王勁松爭取一個機會。
在傅彪的傾力相助下,王勁松的演藝事業慢慢有了起色。
遺憾的是,傅彪被確診為肝癌。
2005年,當傅彪意識不清,連媳婦都認不出時,還能一眼認出趕來探望的王勁松。
他叮囑王勁松,一定要演好老生。
這話,王勁松一直牢牢記在心里。
2006年,經過十余年的沉淀與磨礪,王勁松終于憑借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太監楊金水一角出了圈。
該劇在豆瓣評分高達9.7分,堪稱國產第一神劇。
劇中匯聚了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一眾優秀演員,但觀眾討論最多的,卻是王勁松飾演的太監楊金水。
為了使效果逼真,在拍攝測試楊金水是真瘋還是假瘋的那場戲中,王勁松的臉上硬生生被扎了40多根銀針。
從上午十點一直拍到下午一點,由于人體的排異反應,銀針掉落了,這只能再扎了一遍。
在拍攝楊金水受小太監欺辱那場戲時,正值寒冬,王勁松光著身子,被潑了十幾桶冷水后,又被推入了冰冷的河水中。
當晚,他就發了高燒,獨自跑去醫院打針,天亮后繼續回劇組接著拍。
導演張黎評價王勁松:這小子肯定不知道,自己能演得這么好!
王勁松對待每一個角色都極為認真,他會認真揣摩,用心打磨每個細節。
在電影《雪國篝火》中,為演好老錢犧牲的那場戲,王勁松被埋雪地里整整 10分鐘,現場的工作人員都為他捏了把汗。
在拍《破冰行動》前,為了更符合人物陰沉的氣質,他特意讓劇組準備了衣服下罷長一點的衣服,這樣在視覺上會顯得走路相對較穩。
劇組為他準備的三十多副眼鏡,他特意選了一個無框的,他認為這樣更能凸顯人物不受框架約束的特質。
在抗戰片《邊城》中,為飾演好日本軍官,王勁松花了大量時間學習日語。在進劇組之前,他已經能跟日本人士無出障礙交流。
在古裝權謀劇《鶴唳華亭》中,王勁松依照古籍挑出了道具里的大量錯誤,光一個佩劍的劍柄,道具老師就被迫來來回回改了四次。
對此,很多人并不理解:演戲而已,至于這么較真嗎?
然而,于王勁松而言,觀眾相不相信,那是觀眾的事,但自己有沒有做到,就是自己的事了。
因此,無論是大銀幕還是小熒屏,他都以精湛演技和敬業精神,用心詮釋每一個角色。
王勁松的這種較真性格,讓他在娛樂圈中可謂是“樹敵眾多”。
他與劉濤有過兩次合作,一次是在《瑯琊榜》,他在劇中飾演十年飲冰血未涼的言闕;一次是在電視劇《大決戰》中,他飾演了多疑暴躁的蔣介石,劉濤飾演的宋美齡。
在《大決戰》中,劉濤為了突出宋美齡的溫柔,刻意放慢了語速,結果被嘲演技拉垮。
這讓王勁松在宣傳時直言不諱道:今后都不會再和劉濤合作了。
當然,他很快又開玩笑打圓場道:“乘風破浪的姐姐”劉濤一出現,哪有人再去看他!
而真正讓他得罪大半個娛樂圈的,還是緣于一次演講。
2019年,王勁松在演講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真的很遺憾,什么時候,演員這個職業,變成了背臺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背臺詞就像是上戰場的那支槍,你到了戰壕里沒拿槍,是有多不要臉……
短短一段話,撕開了娛樂圈的遮羞布。
有人質疑王勁松是不是太狂了,但如果你真正了解他,就會發現,他只是在尊重自己的職業。
在拍戲時,他總是全力以赴。
拍攝《瑯琊榜》中的言侯,他用了12天;拍《國之利刃》里的蝎子,他用了19天;拍《軍師聯盟》里的荀彧,他用了20天……
這些戲的拍攝時間并不長,但王勁松每次都會花費數倍的時間去準備。
因為他知道,演動作容易,但動心卻不易。
作為演員,只有自己先相信角色,觀眾才會相信。
在不拍戲的日子里,王勁松也只是個普通的普通人,不喜歡接受采訪,而更喜歡約上三兩個好友,一起喝喝茶,閑話家常。
王勁松演了半生配角,40歲時,才終被觀眾記得。
他曾慶幸:自己走得可能不是那么快,但是沒走錯。
臺前燈滅,人隱于戲。
在浮躁的世界里,堅守初心,敬畏職業,在平凡中創造不凡。
曾有人問他,可曾有遺憾?
鏡頭不語,只錄下他躬身捧起每句臺詞時,掌心的溝壑,那深淺里,臥著未宣于口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