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4日,小馬智行和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RTA)在迪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舉辦Robotaxi發布儀式。
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由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公共交通署首席執行官艾哈邁德·哈希姆·巴赫羅齊安和小馬智行副總裁施雨共同簽署,目的就是推動自動駕駛Robotaxi在迪拜的商業化落地。
(圖片來自小馬智行)
按照規劃,小馬智行Robotaxi將會分階段在迪拜落地運營,首批車輛計劃于2025年啟動路測,無縫對接迪拜地鐵、有軌電車以及海上航線等綜合交通網絡。迪拜是中東地區的創新樞紐,也是高新技術集中呈現的地區,Robotaxi落地商業化,對于周邊地區來說,將會具備一定的示范性。
從出行場景來看,Robotaxi目前可以滿足不同交通工具之間的接駁任務,路途普遍較短,會是一個比較剛需的出行場景。
不久前羅超頻道就報道過,小馬智行第七代Robotaxi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的2025國際汽車及供應鏈博覽會上亮相,看這架勢,這家自動駕駛公司已經做好了進入香港市場的準備。
小馬智行在其最新發布的第七代Robotaxi上實現了多項重大突破,采用了100%車規級零部件,并重點針對成本效益和跨平臺適應性上進行提升,自動駕駛套件總成本下降70%,使用14顆攝像頭、4顆毫米波雷達、9顆激光雷達等34個傳感器,可檢測650米處的物體和環境,4顆NVIDIA Orin-X提供了1016TOPS算力,官方宣稱有10年60萬公里的設計壽命。
Robotaxi的軟硬件冗余和安全標準更高,長期以往被過高的量產成本困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所以,一眾Robotaxi的迭代目標都放在“降本增效”上,新平臺、新技術降低了生產成本,規模效應優勢漸漸顯現,“蘿卜”也就具備了跑通全球的條件。
(圖片來自小馬智行)
而除了迪拜,小馬智行通過和全球合作伙伴協作,快速擴展亞洲、歐洲、中東等關鍵市場,推動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普及,比如和知名出行公司Uber合作,在歐洲聯合Emile Weber開展道路測試;在亞洲,與康福德高探索新加坡的商業化運營,韓國首爾方面,小馬智行已經于今年年初開啟道路測試。
解決了Robotaxi的量產問題,對自動駕駛公司而言相當于已經半只腳邁進商業化的大門,接下來就是持續建立合作,并針對不同地區的交通狀況進行本地化適配,加速鋪開和走量,打好Robotaxi商業化跑通的基礎。
很顯然,Robotaxi并不是局限某個單一市場的產品或服務,相反,它比單純的汽車產品更需要規模效應來推動,這也是為什么自動駕駛公司需要不斷推進全球化運營。“蘿卜”賽跑,已經到了臨近大規模商用的階段,卷車隊規模、卷自動駕駛測試里程、卷市場擴展,已經是接下來的常態。可能不久之后,我們還能看到小馬智行在市場探索這塊的新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