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機動車發動機潤滑油消費提示。
機動車發動機潤滑油(俗稱“機油”)被譽為汽車的“血液”,承擔著潤滑減磨、冷卻降溫、清洗清潔、密封防漏、防銹防蝕等核心功能,其品質直接影響發動機性能與壽命。市場監管部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市場上部分假冒偽劣機油存在以次充好、虛假標注等問題,嚴重危害車輛運行安全,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引導消費者科學選購、正確使用,現結合市場監管實踐與典型案例,發布以下消費指引:
一、產品監管要點與假冒風險預警
(一)基礎油造假:使用回收劣質基礎油冒充合格基礎油,或混淆油品類型(如標注“全合成”實為礦物油或半合成油勾兌)。
(二)關鍵指標虛標:偽造粘度等級(如標稱5W-30但實際參數不達標)、虛標或冒用質量等級(如虛假標注“API SP”、“ACEA C5”等)。
(三)包裝仿冒侵權:仿冒知名品牌包裝設計,使用模糊印刷、劣質瓶/桶材質,或回收正品空桶灌裝劣質油品。
(四)銷售渠道亂象:無證網店、流動攤販、非授權維修點銷售“三無”(無生產廠名、廠址、質量合格證)產品或過期機油。
二、消費指引
(一)核資質:認準正規渠道
1.優先選擇:
(1)品牌官方授權經銷商(可通過品牌官方網站查詢授權網點信息);
(2)汽車品牌授權4S店或大型連鎖汽修機構(注意查看其營業執照及與機油品牌商的經銷協議);
(3)電商平臺品牌官方旗艦店(仔細甄別店鋪是否帶有清晰的“官方授權”或“品牌直營”標識。)。
(4)慎重選購政府部門質量抽查公告中公布的不合格產品,確保產品質量可靠。
2.警惕渠道:
(1)無實體店、資質不明的網絡小店、“朋友圈”微商;
(2)路邊流動攤販、汽配城流動商販;
(3)宣稱“內部渠道”“代工廠直供”但無法提供合法憑證的非正規銷售點。
(二)驗真偽:四步核查法
(三)比價格:警惕低價陷阱
1.成本參考:主流品牌(尤其是全合成)市場價通常較穩定。對顯著低于市場普遍價格且無官方正式促銷活動支撐的“超低價”產品,需高度警惕其真實性(例如,某網絡銷售渠道低于主流品牌官方指導價或大型正規渠道常規售價的30%以上)。
2.監管提示:
(1)關注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粵品通”平臺,查詢實時更新的監督抽查結果;
(2)遇到價格異常產品,可要求商家出示該批次產品的進貨憑證、合格證明或近期第三方檢測報告。商家無法提供或提供信息可疑的,切勿購買。
三、監管聯動與維權指引
(一)主動留存證據
購買時務必索取正規發票、購物小票或電子交易記錄,要求票據上清晰注明所購機油的品牌、型號、規格(如粘度等級)、生產批號等信息,保留油桶等包裝至換油周期結束,以便追溯。
(二)快速維權渠道
1.發現或懷疑購買到假冒偽劣機油:
立即停止使用,立即撥打 12315 或 12345 熱線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投訴,提供相關證據(購買憑證、產品照片/實物、可疑點描述)。
2.若車輛因使用劣質機油出現性能下降或故障:保留車輛維修記錄及相關憑證,并申請第三方機構對機油質量及發動機損傷進行鑒定,憑鑒定報告通過消協或法律途徑維權。
(三)監管行動提示
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加強發動機潤滑油市場監管,重點查處:
1.偽造、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商標、認證標識等違法行為;
2.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GB 11121-2006《汽油機油》、GB 11122-2006《柴油機油》)的劣質潤滑油產品行為;
3.利用網絡、線下非正規渠道銷售假冒偽劣機油的違法行為。
市場監管部門鄭重提醒廣大消費者:機油是發動機正常運轉的核心保障,其品質優劣直接關乎愛車心臟(發動機)的壽命與行車安全。切勿因貪圖一時便宜而選擇來源不明、價格異常的產品。 選擇正規渠道購買,仔細核驗產品資質與真偽,完整留存消費憑證,是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關鍵防線。如遇消費糾紛或發現違法線索,請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反映,共同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文章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僅供參考。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權,煩請平臺留言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