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特朗普曾表示將在7月9日前完成對多數國家的關稅通知,并將此視為各國就貿易問題與美國展開對話的“最終時限”。
然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指出,這些關稅措施要到8月1日才會正式執行,財政部長貝森特也表達了相同的立場。
這意味著,若各國未能在期限前與美方達成協議,特朗普所提出的“平等關稅”政策可能于7月9日或8月1日正式實施,甚至稅率還存在上調的可能性!
不過,在這一輪關稅風暴中,有一個國家卻成為例外,那就是中國!
當地時間7月2日,美國政府向其兩大乙烷生產和出口企業發出信函,宣布撤銷幾周前出臺的一項限制措施,恢復乙烷輸往中國的出口許可!
消息公布后,已有8艘裝載乙烷的船只駛向中國,這標志著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做出的第一項讓步。
事實上,自進入7月以來,特朗普對華態度出現顯著轉變,從先前的緊張對抗逐步轉向解除多項限制性措施,在多個關鍵領域釋放緩和信號。
這種轉變顯然有違特朗普一貫作風,結合此前日本媒體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正籌組一個由美國企業高層組成的代表團,計劃訪問中國。
此外,日媒還提及中方已向特朗普發出參加9·3閱兵的邀請,但該信息尚未獲得中方官方確認。
當地時間7月4日,特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首次回應訪華傳聞,他僅用六個字作出表態,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隨著特朗普一系列動作的釋放,一位明顯受損方已經浮出水面……
那么,特朗普究竟是如何回應訪華問題的?他又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對華讓步?誰又是這場博弈中的最大失利者呢?
為訪華鋪路?
正如前所述,特朗普率先解除了乙烷對華出口的禁令,隨后相關運輸船隊即啟程前往中國,這被視作特朗普履行對華承諾的重要一步。
6月27日,我國商務部發言人指出,中美雙方已進一步確認框架細節,美方將取消部分針對中國的限制措施,而中方也將依法審批符合標準的出口申請。
其中一項舉措便是恢復乙烷出口,除此之外,當地時間7月3日,美國商務部國家安全局正式撤銷了今年早些時候頒布的芯片EDA出口禁令。
EDA是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進行芯片功能設計的關鍵技術,是制造芯片不可或缺的核心環節,也被譽為“芯片之母”。
此次放寬限制無疑有助于推動我國芯片研發進程,緩解半導體產業面臨的外部壓力。
同樣是在7月3日當天,美國政府取消相關出口禁令,允許企業恢復向中國出口噴氣式發動機,其中包括用于國產大飛機C919支線客機的CF34型號。
從特朗普近期的一系列動作來看,他似乎有意緩和中美關系。甚至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他還公開為中國發聲,態度與今年4月相比已發生明顯變化。
再聯系有關訪華傳言,不難推測,特朗普此時調整對華策略,或許是為即將展開的高層互訪提前布局。
客觀而言,美國在稀土資源上依賴中國供應,特朗普政府在此類領域放寬限制,其實也是希望中方能在稀土問題上給予更多便利。
但必須指出的是,稀土是中國手中的一張“戰略王牌”,僅憑這幾項措施,恐怕難以在該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
即便中國同意恢復對符合條件項目的出口審批流程,也只是重啟程序,并未全面放開稀土出口限制。
因此,若想在中國獲取更多稀土資源,特朗普不親自來華談判、不拿出足夠誠意,很難實現預期目標。
在特朗普釋放對華友好信號后,當地時間7月4日,他在空軍一號上接受采訪時表示:
中國邀請我去,可能會去中國看看,也可能他們會來(美國)。
顯然,日媒此前的報道并非毫無依據,特朗普這句“可能訪問中國”已間接證實他確有訪華意向,甚至不排除白宮有意通過媒體放風,試探中方反應。
目前來看,特朗普訪華基本已成定局,唯一不確定的是具體時間。
最大損失者
當前分析認為,特朗普選擇在9月3日出席中國閱兵活動的可能性不小,而中美雙方在具體日期上的協調仍需一定時間。
如果特朗普真在此時訪華,最受傷的無疑是日本。
一方面,這一天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重要日子,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屆時勢必將被再次提及;
另一方面,美國作為二戰勝利國之一,曾在太平洋戰場上重創日本軍隊,此時赴華參與慶典雖屬正當,但也可能引發復雜的國際輿論反應……
若特朗普選擇在這一特殊時刻訪華,實際上等于美國再次強調二戰成果的合法性,同時強化日本侵略者、戰敗國的身份標簽!
這是日本方面極其不愿看到的結果。
從近期特朗普對日本的態度來看,他顯然無意過多顧及東京的感受。
當地時間7月6日,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確表示,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日本不會輕易讓步!
他強調,日本長期以來為美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投資支持,理應享有不同于其他國家的待遇,但美方在關稅問題上持續施壓,迫使日本不得不做好各種應對準備。
隨著7月9日最后期限日益臨近,特朗普對日本的施壓并未減弱。
不僅如此,特朗普還進一步警告稱,若日本在大米和汽車領域拒絕讓步,則美國可能對其進口商品加征高達30%至35%的關稅,遠超4月2日提出的24%標準!
他甚至形容日本是“被慣壞了的孩子”,顯現出其強硬立場。無論在貿易還是其他議題上,特朗普都決心以日本為突破口。
在這種背景下,出席9·3閱兵很可能成為特朗普向日本施壓的新工具。
如果日本仍不愿在貿易問題上大幅妥協,特朗普或許真的會選擇參加中國閱兵。
倘若美日貿易談判達成協議,特朗普從中獲得巨大利益,他可能會推遲或提前訪華時間;但如果日本堅持不退讓,那么它將承受更大代價。
無論是哪種結果,日本都將在這場博弈中付出沉重代價,成為最大的失利者。
結語
從日媒多次報道特朗普訪華的消息可以看出,他們對此事極為關注,但鑒于特朗普一貫的反復無常,任何預測都充滿變數。
至于特朗普是否會選在9月3日這個特殊時間節點訪華,答案或許很快就會揭曉。
參考:
金融界:石破茂回應特朗普關稅威脅,日美貿易談判陷入僵局 2025-07-07中國經濟周刊:外媒:美解除對華出口C919發動機禁令 2025-07-05環球時報:美國芯片EDA供應商:收到美政府解除對華出口限制通知,正恢復對華供應 2025-07-03人民日報:美政府解除限制,“已有8艘船只駛往中國” 2025-07-03新浪財經:“對等關稅”大限:7月9日還是8月1日? 2025-07-0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