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澎湃新聞】【新華網】【中國科學報】(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68年前的舊金山機場,寒風裹挾著太平洋的濕氣,吹得人直打哆嗦。
海關檢查處,一位身穿大衣的中國女士正在跟隨著安檢隊伍緩慢向前挪動。
“你的檢查已結束,請出關。”
當聽到海關工作人員這句話時,女人神色間的喜悅一閃而過,故作正常地邁步走向登船口。
巨大的輪船發出汽笛聲駛向大海,當她邁入羅湖橋頭的那一刻,女人緊緊握著包裹的手終于放松了下來,心中的那塊石頭也落了地。
殊不知以后,美國海關正在為今天的行為而追悔莫及。
女人是誰?她帶走的又是什么東西呢?
01林家有女 抗爭求學
1918年,林蘭英出生了。
這一年,大清朝剛剛滅亡7年,但人們心中依舊牢牢上著封建的枷鎖。
林家也算是書香之家,雖然只是福建莆田鄉下的一處混居的家族大院,但林家祖上也是出過大官的。
明朝時,林家祖先林潤彈劾嚴嵩父子有功,為官清廉公正,后來被明穆宗特批修建一座御史大夫第。
而林家大院正是林潤的后代,雖然傳到林蘭英出生時已經落魄,但耕讀傳家的習俗還保留著。
林蘭英的父親林劍華也是一位儒學大家,自幼飽讀詩書,寫的一手好字,在當地小有名氣。
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下,林蘭英也對讀書充滿了興趣,少女時的她便常常看父親寫字,五歲便能認讀《三字經》、《百家姓》這些啟蒙讀物。
但當林蘭英真正到了該上學的年紀,卻遇到了家庭的阻礙。
林家有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還是秉持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糟粕,認為林蘭英作為長女,應當在家照顧好弟弟妹妹,閑時做些女工和家務,將來嫁個好人家。
但對于林蘭英來說,盡管她年紀不大,但對于讀書這件事,她有著自己的堅持。
當知道父母不讓自己讀書時,她不惜以絕食來和他們對抗。
小小年紀的林蘭英,就這樣用自己的堅持換來了上學的機會。
而林蘭英的表現也讓家里人大吃一驚,從小學開始,她便一直名列前茅,到了初中還是每次考試都能得到第一。
一路以優異的成績讀了高中,直到1936年,18歲的林蘭英順利考取了福建協和大學的物理系,成為了一名女大學生。
畢業后的林蘭英選擇了留校任教,原以為這個固執的女孩會選擇這樣的方式安安穩穩過完自己的一生。
沒想到一次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迪金森學院和福建協和大學的交換生項目,再度讓這個女孩踏上了前往美國追逐夢想的旅程。
02異鄉成名的女科學家
上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內百廢待興,也正是許多留美留歐科學家回國的時候。
可能一提起科學家回國,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錢學森老爺子。
誠然,錢老能夠回到祖國搞導彈研究,讓我國的導彈事業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甚至達到一流水平。
錢老功不可沒,但當時從美國回來的科學家,不止有錢老一人,還有一位名叫林蘭英的女博士,她的故事同樣令人潸然淚下。
1948年,林蘭英遠渡重洋,來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繼續求學。
她的第一站是賓夕法尼亞的迪金森學院,取得數學學士學位后,林蘭英選擇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固體物理學繼續研究。
三年后,她順利取得了固體物理碩士學位。
這條學術之路林蘭英并未終止,而是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物理學家米勒教授。
四年后,再度取得賓夕法尼亞大學固體物理學博士學位。
這可并非一個簡單的博士學位,林蘭英不僅是該校建校215年第一個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人,還是自建校以來的第一位女博士。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還沒有產生過女博士,而林蘭英打破了這個記錄。
所以,她的這個博士學位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而她的努力,也被導師米勒教授看在眼里,畢業后便推薦林蘭英前往索菲尼亞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一職。
在那個年代,即便是取得高學位的女性,在就業市場依舊得不到和男人一樣的平等地位,更不要說還是一位中國女性。
更何況索菲尼亞公司更是一家位于紐約長島的半導體研究巨頭,這一切還都要感謝導師的引薦。
但導師的幫助只能算是“敲門磚”,真正能夠為自己贏得地位的,還是自己的能力。
在索菲尼亞公司,依靠著林蘭英的科學分析數據,公司實驗室成功制造出了第一根硅單晶。
不久,有關硅單晶的制備方法和性能測試方法,林蘭英又為公司申請到了兩項專利。
這樣優渥的表現,不僅讓這些傲慢的美國佬們看到了林蘭英的才華和能力,林蘭英的收入也隨著水漲船高,從最初的年薪3000美金漲到了10000美金。
要知道,那可是五十年代,1萬美金絕對可以在美國過上逍遙自在的中產生活了。
或許按照原有的人生軌跡,林蘭英會選擇一直留在美國,在物理這條路上繼續發光發彩,成為一位收入不菲、受人尊重的女科學家。
但人生就是這樣,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一封來自萬里之外的祖國來信,徹底改變了林蘭英的后半生。
03祖國來信 毅然回國
1956年的一天,林蘭英收到了一封來自祖國的信。
來信人是中央人民政府,想要邀請林蘭英能夠回國發展搞研究,為祖國物理事業做貢獻。
看到這封信的那一刻,林蘭英的內心也被觸動了。
作為一個從小生活在中國的孩子,讀書讀到美國,但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能夠為祖國盡一份力,這樣的家國情懷是每一個中國人都難以忘懷的。
但同時,她也在猶豫。
畢竟那時的中國實在是太窮了,別說什么頂尖實驗器材,就是幾間像樣的實驗室都找不到。
而在美國,無論是科研環境還是實驗設備,毫無疑問都是全球最頂尖的。
尤其是來信中寫到了國家承諾會給林蘭英每月200多元的“高薪”,這樣的薪水,比起在美國實在算不上高,但她知道,這已經是祖國能給她的最大誠意了。
千言萬語,無論在美國得到多少名利誘惑,都抵不過一句“國家需要你”。
來信第二天,林蘭英便開始收拾行李辦理回國手續。
但在那個東西方對立的年代,回國又談何容易,當初錢學森回國,不到香港中間連船都不敢下。
由于中美尚未建交,林蘭英和祖國聯系還要靠印度駐美大使館來遞交材料。
出于美國對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敵對,如果直言要回國發展,顯然是難以成功回去的。
所以,林蘭英也編了一個謊話,申請書中她謊稱自己的母親患上了重病,自己急需要回國去探望母親。
三個月焦急的等待,終于,印度駐美使館那邊傳來了消息,回國的一切事宜都已經準備好,只等著美國這邊放人便可以動身。
萬萬沒想到,美國移民局這里又給卡住了。
美國方面似乎察覺到一絲異常,向林蘭英表示如果母親病重,完全可以將母親帶到美國來治療,美國的醫療條件遠比中國先進。
并且美國政府的官員們還向林蘭英承諾:
只要林蘭英愿意留在美國繼續研究物理,她的家人都可以由美國政府接到美國,并享受美國公民的待遇,林蘭英的收入還可以繼續翻番。
一個個條件讓誰都得心動,但對于已然堅定回國之心的林蘭英來說,一切都是浮云,只要能夠順利回國,這些她都再所不惜。
最終,還是中國政府輾轉多方托人交涉,直到1957年初,林蘭英才被批準離開美國。
就當林蘭英即將要通過安檢登上歸國的輪船時,發生了文章開頭那驚險的一幕。
在林蘭英隨身攜帶的手提包里,裝著她攢下來的8000美金和兩個透明小瓶子。
而這兩個小瓶子里,正裝著她最新的研究成果——100克硅單晶和50克的鍺單晶,這是當時最先進的半導體材料。
這些美元和瓶子里的不明物體,也引起了海關人員的注意。
對此林蘭英解釋道這些錢是自己的積蓄,而瓶子里的東西,則是用于給母親治病的特效藥。
幸運的是,海關人員沒有過多盤查,而是扣下了這筆美元,遺漏了這兩個小瓶子。
最終,林蘭英順利登上歸國船只,而這兩個小瓶子里的物體,可是為新中國的物理事業立了大功。
只不過當美國政府意識到這一點時,為時已晚,這些東西都已經被林蘭英帶回到了國內。
當時,新中國的半導體領域研究幾乎一片空白,技術、設備、人才每一樣都面臨著諸多困難。
而林蘭英帶回來的兩瓶單晶硅和單晶鍺,成為了中國半導體研究的起點。
也正是有了林蘭英這位海外科學家的助力,中國才能在短時間內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有了我國自己的半導體事業。
參考信源:
科技人物|林蘭英:被稱為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澎湃新聞
那盞永恒的明燈——追記林蘭英先生 ——中國科學報
我國半導體材料的開拓者——林蘭英 ——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