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7月6日發文稱,最近法國情報機構的一份調查結果將矛頭指向了中國,表示陣風戰斗機的銷售遭到了中國的“抹黑和破壞”,還宣稱中國四處游說,讓已經訂購陣風的國家取消訂單轉頭來買中國裝備。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此次印巴空戰讓全世界看到了 “陣風” 戰機在實戰中的表現,其性能備受質疑。而中國的殲-10C戰斗機在此次空戰中嶄露頭角,一時間成為軍貿市場明星產品,甚至吸引了 “陣風” 買家的關注。
彭博社6月5日報道,此前采購了 “陣風” 的印尼正考慮購買歷經實戰的殲-10C戰機。印尼國防部副部長唐尼?埃爾馬萬?陶凡托上個月公開表示,正在研究中國空軍廣泛使用的這款飛機是否符合作戰要求,以及能否集成到印尼現有體系中。他還提到,印尼空軍官員訪問中國期間收到了提供這款戰機的提議,但印尼目前仍處于初步評估階段,尚未派遣團隊進行技術評估或進一步跟進該提議。
從戰機性能和價格方面來看,“陣風” 戰斗機單價高達2億多美元,而殲-10C的單價不到1億美元,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在性能上,雖然 “陣風” 戰斗機設計緊湊,最大起飛重量高達24.5噸、全機身擁有14個武器掛點、最大外部掛載重量達到9.5噸,但在發動機推力方面存在劣勢。其配備的法國自己的M88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為7.5噸,兩臺發動機最多只能為陣風提供15噸的最大推力,滿載推重比在新型戰斗機中最低。
而殲-10C使用渦扇-10B發動機,最大推力13.5到14.5噸,推重比更有優勢。此外,殲-10C裝備的霹靂-15空空導彈采用雙脈沖技術,在超視距空戰中具有更大優勢。
如果說法國的 “陣風” 戰斗機銷量大減,真正應該怪的是印度,畢竟是印度派 “陣風” 去越境轟炸巴基斯坦,也是印度在實戰中沒有用好 “陣風”。
與此同時,印度也在甩鍋。在7月7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及印度陸軍副參謀長辛格的言論,稱在5月印巴沖突期間,中國將沖突現場作為實驗室測試系統,并向巴基斯坦提供全方位支持,給印度造成巨大的痛苦。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指出,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防務安全合作是正常友好往來,不針對第三方,有力駁斥了印方不實說法。
印方此番言論,或許是為其在沖突中的失利尋找借口,試圖將責任向外轉移。不僅如此,睚眥必報的印度甚至還做出了驚人的事情!
當地時間2025年7月7日,印度國防研究機構拋出重磅消息,稱在與巴基斯坦空軍的空中沖突后,決定將回收的中國制造霹靂-15E超視距空對空導彈殘骸轉移至某友邦國家,并自詡這是 “重大戰略進展”。據印度方面透露,印巴空戰后,其成功回收八枚霹靂-15E導彈殘骸,其中兩枚近乎完整,關鍵部件如推進系統、數據鏈、慣性參考裝置和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導引頭均清晰可見,這一消息瞬間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印度單方面描述,在此次沖突中,巴基斯坦空軍出動JF-17、梟龍Block-3戰斗機與殲-10CE戰斗機,大量發射霹靂-15E導彈對抗印度空軍。按照印度的邏輯推算,若真找到8枚殘骸且2枚完好,那么空戰當天,極有可能6架印度空軍戰斗機被霹靂-15E擊落,剩余2架或因陣風戰斗機干擾,或因印軍戰機及時撤離戰場而幸免于難。印度國防研究機構此番言論,看似與巴基斯坦軍方此前公布的擊落多型號印軍戰機戰果相呼應。
空戰失利后,印度與法國開啟 “甩鍋大戰”。印度直指法國出售的陣風戰斗機是 “猴版”,核心電子系統、彈道、雷達和預警配置不全,加之印度空軍的預警機采用俄羅斯機體搭配以色列費爾康雷達,與陣風戰斗機難以實現信息協同,嚴重削弱戰力;反觀巴基斯坦,殲-10CE戰斗機依托ZDK-03預警機和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的完美配合,在戰場態勢感知與目標鎖定上占據先機。
印度將撿到完好的霹靂-15E殘骸視為 “情報大捷”,其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迅速接手開展技術分析。印度還宣稱,未命中的導彈是因陣風戰斗機實施干擾,同時大肆渲染殘骸引發多國爭搶,聲稱美國、日本、法國、韓國以及臺當局均提出獲取導彈數據的請求,“五眼” 情報聯盟也將其視為研究中國空對空導彈技術的絕佳機會,甚至傳出日本已與印度合作,試圖破解導引頭算法和數據鏈加密技術。
但印度高估了自身技術破解能力,也低估了中國武器技術的保密性。實際上,即便日本等國獲取殘骸,破解的也僅是外貿型霹靂-15E的技術,對中國自用版本以及中國空軍、巴基斯坦空軍的實際威脅微乎其微。法國空軍飛行員也指出,印度空軍嚴重低估霹靂-15E的射程與巴基斯坦的作戰體系,戰略決策失誤才是戰敗主因,即便西方飛行員參戰,結果也未必更好。
這場空戰,本質上是一場現代空戰體系的較量,中械武器憑借先進的作戰理念與技術整合,展現出強大的性能優勢。殲-10CE戰斗機在ZDK-03預警機400公里外的引導下,突破自身火控雷達局限,發射霹靂-15E攻擊200公里外的陣風戰斗機,致使部分印軍戰機甚至來不及反應就被擊落。霹靂 -15E的優異表現,讓西方國家對中國空對空導彈技術既好奇又忌憚。
值得注意的是,霹靂-15E僅是中國外貿版導彈,中國空軍裝備的同系列導彈技術更為先進,且中國已實現雙脈沖動力等前沿技術的應用。未來,殲-36、殲-50等新一代戰機將搭載超遠程空空導彈,可在500公里外精準獵殺敵方加油機、預警機等高價值目標,成為中國在關鍵海域奪取制空權的核心利器。
印度圍繞霹靂-15E殘骸的一系列操作,不過是國際軍事博弈中的小插曲,中國武器裝備技術的持續突破與作戰體系的不斷完善,才是維護國家安全與地區穩定的堅實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